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课程管理 > 教学管理

课程管理

2014学年上南中学课程计划

作者:许垒云     发布时间:2014-9-1 点击数:5550

让校园成为师生体验成功的乐园

——上海市上南中学2014学年度课程计划

上南中学始建于1963年,1986年被市教委命名为区重点中学。学校占地近70亩。拥有现代校园信息网络、天文台、图书借阅中心、心理辅导中心、DIS实验室、生物组织培养室、环保活动室、18间专用教室以及42间多媒体教室。

学校现有教职工一百五十余名,在校学生一千五百余名。学校师资力量比较雄厚,拥有上海市名师、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学科中心组成员、高考命题组成员等三十余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全校教师比例80%以上,教学经验丰富,勤劳务实,明理善用,是学校最珍贵的财富,也是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基础。

学校是浦东新区一所富有特色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以天文科技为重点”的科技教育特色,坚持以科学精神塑造人,教人求真,诲人不倦,是“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之一;“以‘班级博客’、‘教师魔灯’为重点”的信息技术应用特色,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不断完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变革教学观念,推进有效学习,学校是“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以‘心理辅导’为重点”的学校与社区互动特色,挖掘人的内在向上心理和潜能,健全人格培养,丰富办学资源,学校是“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示范校”。学校教育特色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性平台,为师生营造个性发展和体验成功的氛围。

学校十分重视国际理解教育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定期举办英语文化节和汉语文化周。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同澳、美、日、韩、港等地中学生文化交流,应邀组团参加维也纳世界中学生和平合唱节活动,不断深化国际间的校际交流,互派留学生,为培育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现代城市公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秉承“爱国、科学、人文”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尊重生命、身心健康、人格健全,能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具有开放意识、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城市公民。学校不断锤炼办学特色,丰富办学内涵,积淀现代学校文化,致力于创设开放、民主、互动、发展的现代学校育人环境,努力把上南中学办成融合世博精神,教育教学质量优良,科技、艺术教育特色明显,学校与社区紧密协作,能较好的体现现代学校特征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一、背景分析

我们从办学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危机四个方面对办学现状进行分析,以利于制订满足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符合学校发展现状的课程计划,努力解决好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不断优化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确保学校课程计划的有序、有效实施。


 

办学现状分析

因素

优势

劣势

机会

危机

地理环境

1.学校毗邻世博会中心区域,可利的教育资源较为丰富

2.交通较为便利

3.学校与社区、街道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1.本区域人口流动性比较大,组成较复杂,生源质量受到影响

2.目前校舍发展空间严重受限

1.随着世博场馆的后续开发和区域功能的定位,为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机遇

2.新校舍正在建设中,未来发展有空间

优质生源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

学校规模

1.全校36个班级,近1500学生,趋于稳定

2.学校教育特色明显,有利教育品牌的形成

1.学校结构性缺编较严重

2.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高原期现象

1.办学规模适中,并趋于稳定

2.现代寄宿制高中的建设将带来新的机遇与变革

家长、社会对教育质量的高关注与高要求

硬件设备

1.传统设施设备较齐全

2.学校信息化水平较高

1.实验室、天文台等现代化程度不足

2.教育信息化设施面临更新

1.新校舍设施设备起点高

2.发掘信息技术的潜在价值

1.五大环境有待于优化与完善

2.信息化平台的优化与整合

学生现状

1.视野开阔,思维活跃

2.内在积极向上心理明显,优越性强

1.学习习惯不佳,主动性不够

2.自主学习管理能力较弱

学生发展潜力较大

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对学生影响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教师资源

1.教师队伍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

2.教师课改理念新,能系统把握高中学段的教学

3.区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与示范

1.市级特级教师缺乏

2.部分学科缺少有影响力的领军教师

3.年龄结构偏大,创新意识不强

1.发掘实践智慧,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

2.帮助教师渡过高原期,实现职业生涯的再规划、再发展

1.家长对优质教师的高需求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不足

行政管理

1.管理团队年富力强,能吃苦,讲奉献

2.民主意识较强,个性突出,气质互补

3.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1.团队精神有待于强化,协同能力不强

2.整体思考、全局意识还不够

引导、约束得当,凝聚共识,能激发较强的协同能力,提升管理效能

来自教学业务与管理水平双重发展的挑战

家长配合

1.家长关注学校教育程度高

2.对学校工作支持配合

1.对学生期望值高,过分关注分数

2.家庭教育的差异性较大

1.家校沟通的渠道和机会在不断增加

2.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增强,有利发掘家长所拥有的教育资源

家长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差异性较大,功利性较浓

社区参与

1.周家度街道及周边社区与学校关系密切,参与学校活动,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2.运作多年的班级与社区结对模式,提供了较丰富的社会实践平台

社区参与学校建设的内涵发展需要创新思维,要有机制的保障

1.社区为学校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开设提供实践平台和丰富的社会资源

2.发挥学校文化的辐射作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味

社区参与学校建设需要机制、制度的保障

区域资源

1.世博会场馆及后期功能开发所蕴含的教育资源

2.周家渡文化资源

3.浦东新区文化资源

区域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1.有利于三类课程资源的开发

2.有利于深化“开放、民主、互动、发展”的育人环境

区域资源与学校课程体系的整合

二、课程目标

()学生培养目标

致力于培养尊重生命、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能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现代城市公民。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1.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完善的学习方式;

2.身心健康,心理意志品质突出,具有较强的自主管理能力;

3.人文修养和科学素养兼备,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

4.人格健全,拥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成长目标

努力造就一支观念前瞻、师德优良、信息技术应用娴熟、教学富有特色,结构更趋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1.教学理论会运用、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专题会研究、教学模式会提炼;

2.具备较高水平的教学技能和较高水平的科研能力;

3.拥有较强的专业精神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4.具有较强的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能力和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课程发展目标

整合课程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彰显办学特色。以“开放、民主、互动、发展”的育人环境为背景,校本化基础型课程,个性化拓展型课程,特色化研究型课程,努力将“爱国、科学、人文”办学理念融入三类课程建设中去。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1.制定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推进有效学习;

2.根据学情和办学现状,个性化拓展型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3.发掘区域文化和学校教育特色,特色化研究型课程,提升人修养和科学素养;

4.深化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积累、整合、优化课程资源,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结构

学校坚持把“爱国、科学、人文”办学理念与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建设统整起来,着力建设和完善以科学、人文、艺术教育为特色的课程结构,把科学素养、人文修养、艺术修为纳入课程与教学主渠道,既使学生的科学、人文、艺术等方面的意识、态度和行为在课程教学中得到塑造和熏陶,又满足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脱颖而出。学校三类课程的总体框架如下图:

 

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拓展型、研究型、社团活动课程一览表(部分)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备注

人文类

1

浦东乡土历史文化

 

2

解说汉字

 

3

心在指间互动——手语100

 

4

上海城市旅游

 

5

西方文化趣谈

 

6

Learn and Sing

 

7

English Classroom Drama

 

8

高一多媒体文明史导学

 

9

十里洋场老上海

 

10

当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和外交策略

 

11

现代国防教育

 

12

周边军事与国际安全

 

13

高中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14

中外地理奇迹现象

 

15

营养与食品保健

 

16

走进生命科学新领域

 

17

趣味心理

 

科技类

18

能源战略

 

19

天文史

 

20

天文学基础

 

21

头脑奥林匹克

 

22

化学材料与生活

 

23

天文学基础

 

24

寻找热量的源泉-暖宝化学成份鉴别

 

25

金属加工

 

26

应用数学

 

27

Flash动画设计

 

28

中文Visual Basic 6.0入门

 

艺体类

29

民乐基础知识与训练

 

30

街舞欣赏

 

31

素描、素材、速写

 

32

保健与推拿

 

33

高尔夫与城市

 

34

中国武术

 

35

足球竞赛规则与基础知识

 

36

台球发展与技术

 

37

证券市场常识

 

38

机器人创新

 

社团

活动

课程

39

辩论社

人文类

40

环保社

科技类

41

文学社

人文类

42

心理社

综合类

43

天文社

科技类

44

手语社

公益类

45

武术社

艺体类

46

魔手社

综合类

47

动漫社

综合类

48

电声乐队

艺体类

49

DAN-SING

艺体类

50

极限社

艺体类

51

电子制作室

科技类

四、课程设置与安排


 

() 上南中学2013学年各年级课程设置

高一年级课程设置

课程科目

周课时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3

3

 

   

3

3

 

   

3

3

 

   

2

2

 

   

2

2

 

思想政治

2

2

 

   

3

3

 

   

2

2

 

信息科技

2

2

 

劳动技术

1

1

 

体育健身

3

3

 

  

1

1

 

周课时数

27

27

 

拓 展 型 课 程

学科拓展

10

10

全员学科拓展为数学思维训练、英语听说、语文经典诵读及写作各2课时。

数训、英训、理、化学科拓展各1学时

专题教育班团活动

1

1

校班会、劳动等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两周

社区服务(利用课余时间,1/)

英语文化周、汉语文化周活动

暑期军训、国防教育(德育处统一安排)

周课时数

11

11

 

研究型课程

课题(问题)研究、项目设计等活动

2

2

本课程由学校提供选择和学生自主提出课题相结合的方式,前三周完成课题设计,研究团队的组建,第三周开始探究活动。(语数外)

 

 

 

周课时

2

2

 

晨(午)会

每天30分钟

用于专题教育、时事政策教育、英语听力等

体育活动

2

阳光体育活动等

广播操、眼保操等

每天30分钟

 

学校特色课程

课程科目

1学期

2学期

体现“爱国、科学、人文”办学特色而设,全体学生必修

 

 

 

 

   

1/

1/

   

课外

课外

每周二或周四下午课结束后进行社团活动

周总课时

4335+8

4335+8

每课时按40分钟计。其中增加的8课时用于学科拓展、个性发展、办学特色的建设。

高二年级课程设置

课程科目

周课时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3

3

 

   

3

3

 

   

3

3

 

   

2

2

 

   

2

2

 

生命科学

3

3

 

思想政治

2

2

 

   

2

2

 

劳动技术

1

1

高一期间完成了部分教学内容的同时,利用学工学农期间集中使用部分课时,可以保证课时总量不受影响

体育健身

3

3

 

   

1

1

 

周课时数

25(26-1)

25(26-1)

 

拓 展 型 课 程

限定性学科拓展

11

11

全员学科拓展为数学思维训练、英语听说及阅读、语文经典诵读及写作各3学时。理化各1

专题教育

班团活动

1

1

校班会、专题教育等。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两周

班级与社区结队服务(课余时间,1次/)

英语文化周、汉语文化周活动

学工学农活动一周(11月左右)

周课时数

12

12

 

研究型课程

课题(问题)研究、项目设计等活动

3

3

学生根据学科兴趣、特长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学科中提取问题或课题开展研究

周课时数

3

3

 

晨(午)会

每天30分钟

用于专题教育、时事政策教育、英语听力等

体育活动

2

阳光体育活动等

广播操、眼保健操等

每天30分钟

 

学校特色课程

课程科目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说明

科技讲座

1学时/单周

1学时/单周

加强科学素养、人文修养的熏陶

人文讨论

1学时/双周

1学时/双周

社团

课外

课外

每周二或周四下午课结束后进行社团活动

周课时数

1

1

 

周课时数

4335+8

4335+8

每课时按40分钟计。其中5课时用于学科拓展、特长发展和科学素养、人文修养的发展

高三年级课程设置

课程科目

周课时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思想政治

2

2

 

 

3月政治水平测试后,2课时分别给予科学、心理学科

   

5

5

5

5

每门学科每周各增加2课时,高考需要

   

5

5

5

5

   

5

5

5

5

   

 

4

 

4

为提高选理科学生的理科综合素养开设,必修

   

生命科学

    

4

 

4

 

为提高选文科学生的文科综合素养开设,必修

   

   

   

 

1

从第2学期开始,单周开设学科专题讲座;双周开设综合专题讲座

体育健身

3

3

3

3

 

    

 

 

 

 

学校结构性缺编,本学年暂不开设。

周课时数

24(19+5)

2319+4

 

拓 展 型 课 程

学科拓展

13

13

数学思维训练、阅读与作文、英语听力与阅读各3课时,选科为专题讲座与分层训练各4课时

  

 

1

高考心理调试,全员必修

专题教育

班团活动

1

1

校班会、志愿指导等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两周

暑期政训、英语文化周、汉语文化周活动

周课时数

14

1514+1

 

研究型课程

课题(问题)研究、项目设计等活动

研究型课程课时在高一、高二已经完成高中阶段总课时

晨(午)会

每天30分钟

用于专题教育、时事政策教育、英语听力等

体育活动

2

阳光体育活动等

广播操、眼保操等

每天30分钟

 

周总课时

40(35+5)

39(35+5)

每课时按40分钟计

 

说明:根据上海市高中课程计划,周课时为35课时,学校考虑到学情与学科发展的需要并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增设5课时左右(高一年级考虑到初高中衔接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有所加强)

()学校一日活动安排(作息时间)

   

周一

周二至周五

7:458:25

1

7:458:25

1

8:359:15

2

8:359:15

2

9:159:40

升旗仪式

9:159:35

广播操

9:4010:20

3

9:3510:15

3

10:3011:15

眼保健操

10:2511:10

眼保健操

4

4

11:2512:05

5

11:2012:00

5

   

周一至周四

周五

1:151:55

6

1:001:25

午会课

2:052:50

眼保健操

1:302:10

6

7

2:203:05

眼保健操

3:003:40

8

7

3:504:30

9

3:204:30

教工大会等

 

()2013学年度学校主要活动安排(第一学期)

1.开展个人教学魔灯的检查与评比(1/)

2.组内组织听课、评课活动(78)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会、校师生协作运动会(9)

5.期中考试(10)

6.按照教学五环节、学习五环节基本规范开展教学常规检查(11周至第19)

7.校级展示课、听课评课活动(1112)

8.高三十校联考及质量分析会(14)

9.《全程教学质量监控实践研究》课题研讨会(16)

10.英语文化周(17)

11.区期末统测(19)

12. 期末统测质量分析会、学期教学工作考核汇总、寒假学习计划等(20)

五、课程实施

()基础型课程的实施

学校通过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细化课程标准,系统规划课程实施进程;通过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和学习环节;通过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学生学业规范,推进有效学习,完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价值取向,以推进有效学习为突破口,以“整体思考、细节落实、有效提升”为着眼点,制订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学习环节质量标准,通过备课组组内的听课、评课活动,推进教师团队的行动学习,发掘实践智慧;通过“魔灯”平台的应用,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不断融合教与学的过程。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课堂教学目标的再定位:通过学科知识技能学习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学科知识技能的构建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业规范,提升学力。

2.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从文科学科发掘人文教育资源,渗透人文教育、道德教育、艺术教育的内容,加强人文修养,传承优良民族文化,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健全的人生观;重视从理科学科发掘科学教育资源,通过通用科学方法的掌握,渗透最新科技成果,强化科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升学生科技素养;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强化探究性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培育科学创新精神;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将学科学习同技术技能训练融为一体;通过学科科学史的拓展等,强化学科教育同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提升科学素养。

3.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结合具体学科特点选择适当的突破口,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有效教学策略,按照计划、行动、反思、调整的过程展开行动研究。通过单元教学设计,系统思考与规划单元的教学,通过学时教学设计细化课程教学,通过“魔灯”平台整合分享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融合。

4.课堂学习方式的完善: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主,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5.课堂教学时空的拓展:营造民主、开放、互动、发展的教学环境,重视学生的科学实验、社会实践与体验。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科学实践活动,如科普活动、野外考察、社会调查、课题研究等为学生提供参与科学实践、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开放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网络资源等,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索,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6. 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通过“全程教学质量监控实践研究”,逐步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导向功能,努力建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升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拓展型课程的实施

围绕“爱国、科学、人文”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教育特色,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修养为价值取向,不断完善科学类、人文类、艺体类三维校本课程体系,丰富拓展型课程的内涵,力求实现全员参与、自下而上、长短结合、重点突出的课程开发目标。

1.拓展型课程的梳理、完善与开发,满足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办学理念和业已形成的教育特色将现有的拓展型课程进行梳理、整合,形成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相融合的上南品牌课程,逐渐形成具有鲜明上南特色的课程体系。

2.规范完善学科拓展课程,促进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学科发展需求

各学科组在优化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系统思考学科在整个学段实施的具体情况,充分调研、分析学情,修改、完善或编写适应我校学生发展的学科拓展课程,完善学科学习方法,发展学力、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有序、有益、有效实现学科课程的拓展。

    3.强化过程管理,分类规范拓展型课程

规范不同类型拓展型课程的过程管理,针对其特点采用合适的管理模式。如:对限定性拓展型课程管理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发展需求,纳入基础型课程教学管理体系;对非限定性拓展型课程管理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力量,集体开发,并在实施中不断调整和优化;通过制定“上南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发挥特长自主开发、创新拓展课程,不断调整、充实课程内容。集中精力研发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主导性课程,确定主题内容,专项开发,优先实施,不断提升学校课程质量和品位。

4.设计评价标准,探索拓展型课程教学评价机制

通过制定拓展型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完善机制,积极引导、激励教师改善教学活动,提高拓展型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研究型课程实施

1.建立研究型课程目标体系,明确课程发展方向

通过建立分层次、分阶段的渐进式目标体系,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发展方向,围绕现代城市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终身发展理念,开展研究型课程的实践活动,了解研究方法,增强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首创精神,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修养。

2.科学规范研究过程,注重体验与知识的构建

根据学情和课程特点,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选题开题阶段;

第三阶段:探索研究阶段;

第四阶段:结题展示阶段。

研究型课程实施流程:

阶段

周次

内容安排

实施要求与形式

学习准备阶段

1

研究型课程动员及选题辅导

教导处、教科研处做专题教育讲座(全校统一)

2

研究方法介绍及探索研究方向介绍

教科研处(或校外特聘专家)专题讲座(全校统一)

3

往届研究型课程优秀案例介绍

教导处

4

方法指导:如何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如何查阅资料;

布置学生每人初步提出一个研究课题意向;

全班筛选研究课题并交教导处进行全校分类汇总;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组长(学生)

教科研处统一指导;

班主任组织协调;

教导处根据分类汇总情况确定全校研究课题并安排指导教师。

5

方法指导:如何设计研究方案,如何制订行动计划;

结合本课题,查阅相关资料(课后)

布置设计研究方案,制作开题报告PPT(课后)

研究型课程指导教师

69

开题评审;

修改完善设计方案。

研究型课程指导教师(可邀请班主任、干部参与)

实施研究阶段

10

方法指导: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开展访谈调查、如何进行实验设计等;

结合本课题,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或实验设计。

研究型课程指导教师;

学生课后分组自主进行设计。

11

课题结题报告撰写要求及规范

学校“魔灯平台”或“上南博客平台”上研究型课程专项应用培训

研究型课程指导教师;

信息中心组织培训(统一)

1216

资料查阅、调查访谈、实验研究、观察记录、项目设计、数据整理等

课题研究小组课外分组自主实施研究、探索

结题展示阶段

17

完成课题结题报告与课题研究小结;

制作课题展示汇报PPT

课题研究小组课外分组自主进行

18

年级展示与评比

教导处组织成立评审小组,集中进行评审

19

公布评审结果,颁发证书和相关奖励

教导处

3.探索课程评价,促进课程发展

学校努力构建研究型课程的过程评价机制和评价流程,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以及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反思改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培育科学探究精神。

六、课程管理和保障

()完善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课程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为保证课程的落实与推进,学校建立务实有效的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机构,明确责任,有序推进学校课程的建设。


 

学校课程建设组织机构与工作任务


组织名称

组织成员

任务简述

课程领导小组

校务委员

根据办学现状,具体决策、规划学校三类课程建设的总体定位;

引领、指导三类课程教学与管理工作,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确定每学期课程教学工作重点;

分配资源,提供保障。

教导处

分管领导

主任

副主任

对学校制定各类课程方案提出建议;

具体安排、部署学校三类课程教学工作;

落实三类课程管理制度和教学常规工作;

组织开展三类课程的评价。

教科研处

分管领导

主任

副主任

对三类课程策划和管理提出建议;

配合教导处完成三类课程及相关制度的梳理;

配合教导处做好研究型课程相关课题的辅导、指导工作;

认真组织、修改、编辑教师教学反思和专题科研论文。

年级组

年级组长

随时关注本年级三类课程教学质量,及时与年级组成员进行沟通;

及时向教导处反馈年级组课程教学情况;

做好本年级质量分析,召开好年级组质量分析会。

教研组

教研组长

清晰本学科组现状,组织组员进行三类课程开发和实施;

确定每学期本组教研专题,认真组织好各次教研活动和校本研修活动;

认真关注、积极引导组员专业发展,组织开展行动学习;

及时向教导处反馈本组情况,积极参与教导处工作商讨,献计献策;

抓好教研组常规工作,对组员进行教学常规考核。

备课组

备课组长

认真组织好集体备课活动和本年级学科资源的建设;

组织开展备课内的听课主课活动,协同作战,整体提升;

配合教研组长做好专题教研活动。

教师

 

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三类课程的实施能力;

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行动学习,不断反思与改进;

开展校本行动研究,分享实践智慧。

()完善课程管理制度,保障课程建设有序推进

1.完善基础型课程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推进基础型课程校本化的相关制度,制订教学五环节质量标准和学习五环节质量标准,逐步构建起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学生在基础型课程中的学业表现实施多元评价制,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2.完善拓展型课程管理制度。对课程与教材的设置、开发、选科、考核、评价等进行具体规定。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3.完善研究型课程管理制度。通过建立有效的课程组织管理网络,实行过程化的制度管理,完善研究型课程评价机制,保证研究型课程实施的质量。   

()优化以行动学习为核心的专业发展环境,提升专业品质

学校将致力于以行动学习为核心的校本研修文化环境、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物质环境、宽松和谐的教师情感环境、激励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制度环境、着眼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成长环境的建设,制定“各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方案”、“各学科专业化发展指导方案”,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师队伍。

七、课程评价

()完善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

积极探索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采用多元评价,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学业评价不仅反映学生的学科学业成绩,还包括学生成长、发展轨迹的记录,逐步形成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评价模式。

()建立促进学校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1.课程计划的评价。包括课程计划是否科学、合理、可行;课程结构是否合理,符合规范;教师专业素养是否满足课程发展的需求;课程资源与条件是否充分有效等。

2.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对学校课程计划的达成度进行评价,尤其要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涉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恰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是否有效;师生互动是否充分;课程实施的效果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学习兴趣、感受与体验、课堂参与程度、学习的有效性等。

3.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学生的发展情况,学生的满意度,以及家长的反馈意见等。

()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体系

1.以发展性评价为导向,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全程教学质量跟踪考核指标体系,引导教师反思与改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品质整体提升。

2.完善以教师自评为主,管理者、同伴、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帮助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自觉分析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验成功,将经验升华为教学智慧,加快教师共同体的专业化发展。

  

 

上海市上南中学

20148


2014学年度课程计划-让校园成为师生体验成功的乐园 .doc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3 上海市上南中学信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272号  工信部备案号沪ICP备10019915号-31

当前在线人数:714;累计访问人数:22989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