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校园动态 > 一周安排

走近革命老区 了解社会民生

作者:     发布时间:2007-8-31 点击数:760
走近革命老区 了解社会民生
——记上南中学优秀学生安徽大别山社会考察实践活动

为期四天的大别山红色之旅学生夏令营已经结束,回顾整个参观,考察活动,期间不乏印象深刻的点滴……
7月11日一清早6:00我们师生一行36人就准时在学校门口集合,发车前往本次社会考察目的地位于安徽大别山腹地的革命老区金寨县,我们在合肥做了短暂的停留,参观了著名的包公祠之后,我们便直奔金寨。汽车行驶在大别山蜿蜒起伏的山路上,车窗外是满眼的绿色植被和起伏的山峦。

大别山南北走向,绵延800多公里,金寨县就位于这莽莽的大山之中,处在鄂豫皖三省交界之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著名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所在地,同样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所在地。经过近5个小时的崎岖山路的跋涉,我们于晚上7:00左右抵达了本次考察的第一站金寨县天堂寨乡,据导游介绍这里是华东地区的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高达97%,是动植物的王国,天然的氧吧。
第二天的活动,给人影响最深刻的莫过于爬山的经历。大家用过早餐便前往天堂寨主景区,攀登1720多米的天堂寨主峰,经管在登山前我们就已经向同学们做了思想动员,要求大家对爬山的艰苦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但亲历爬山时,其艰难的程度依然超出了大家的想象,特别是其中有一段沿着山脊从一个山头爬向另一个山头时,地势的凶险事后仍然另大家后怕。依靠顽强的意志,团队协作,手脚并用,互相鼓励,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大家终于登上了主峰,俯瞰鄂皖交界,一览大好河山。最后,同学们又花了近两个小时返回山脚下,整个行程共用时六个多小时,每个人的体力都有很大的透支。有同学感慨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爬过怎么长的山路,还有个别同学在爬山途中身体出现了不适,但经过短暂的休息,调整,依然依然坚持爬完了全程。整个登山过程考验了同学们的体力、意志力,同样也带出了同学们性格中坚强的一面。
按照事先的安排,第三天的上午同学们参观了天堂寨渔潭中心小学,这是当地一所典型的乡村小学,有学生170余人,连同校长在内功12位老师任教。当我们师生一行人赶到学校时,在学校汪校长的带领下,30多位身体消瘦,衣着简陋的孩子已经在学校门口欢迎我们了。学校设施相当简陋,一个只有两个锈迹班驳的破篮球架的土质小操场,三座平房,其中一座还是年久失修的危房,就是这座乡村小学的全部家当。经管我们的同学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报道对希望小学也有所了解,但是当这些朴素的孩子以及艰苦的学习、生活环境真实的展现在大家面前时,同学们还是被深深的触动了。走近孩子们学习的教室,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看到的是用了十几年的陈旧,破损的课桌椅。学生寝室内的景象更让同学们感触深刻,不大的寝室内摆放着5张上下床铺,据汪校长介绍,每个床上要睡两个孩子,一个寝室睡二十人。简陋的寝室内,没什么家具,床上的一条棉花胎和另一张床上的一条用蛇皮袋简单缝制的床褥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汪校长介绍,有棉花胎的家庭条件还算是不错的,而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则因买不起棉花胎,而只能用稻草杆做床褥,用农用蛇皮袋简单缝制后,便是孩子们晚上睡觉的地方了。参观完毕,同学们把事先准备的书籍、衣物赠送给了孩子们,表达了自己的一份心意,同时进行了合影留念。最后,同学们还走访了孩子们的家庭,进一步了解山里孩子的学习、生活。短短两个小时的考察让同学们了解,走近了大山里的孩子,同时更坚定了同学们读书报国的志向。下午同学们来到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直至解放战争,金寨有10万将士、群众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捐躯,同时,涌现出了象洪学志、皮定军等58位将军,金寨不愧为革命的圣地,将军的摇篮。
参观,考察过程中同学们的表现可圈可点,大家一切行动听指挥,没有迟到,没有早退 ,表现出了良好的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四天的夏令营已经结束,而大别山的美丽风光、希望小学质朴的孩子、金寨县红色的历史却永远的刻在了同学们心里。

张正国
2007年7月15日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3 上海市上南中学信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272号  工信部备案号沪ICP备10019915号-31

当前在线人数:6687;累计访问人数:24584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