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上南党建 > 支部生活

上南党建

    网上党课(四)学习哲理 调适心理 提升素养 不忘初心

    作者:陶宝青     发布时间:2017-1-18 点击数:7009

    学习哲理   调适心理  提升素养    不忘初心

    ——教工大会专题发言稿及党课材料

     

    世界名曲赏析:三套车

    俄罗斯民歌《三套车》流行于1901年前后,词作者为列昂尼德-特瑞佛列夫,曲作者为彼得-格鲁波基。歌曲表现了马车夫深受欺凌的悲惨生活。当时,俄罗斯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马车成了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而马车夫的生活却格外漂泊。在歌曲《三套车》中,马车夫奔波在寂寞的长途,唱着忧伤苍凉的歌曲。这首歌很美,有着诗一般的味道,但它也很凄,因为它所表达的内容引人深思。它也是对资本主义贫富悬殊的申诉,是一种扣人心而不急躁的申诉,缓缓而来,却揪住人心。

    女排夺冠短评:超越金牌,不忘初心

    中国女排三比一击败塞尔维亚队,夺得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中国女排再夺奥运冠军,让人忆起曾经的光辉岁月。35年前,女排姑娘首次荣获世界冠军。咚咚的“铁榔头”敲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战鼓,提振了中国人的精气神。这支光荣的队伍不仅是竞技舞台上的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更成为无数中国人的励志榜样。时光流转,世事沧桑,30多年来,女排姑娘有过成功登顶的荣耀与辉煌,也有过跌入低谷的徘徊和迷茫。但“跌的有多深,反弹就有多强”,正如主教练郎平所言:“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坚守为国争光的梦想,永葆求新求变的精神,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专业素养提升实力,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靠苦干巧干赢得竞争,这是新时代女排精神的丰富内涵所在、持久魅力所在、深刻启迪所在,也正是新长征路上的中国人不畏艰难、奋力追上时代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一、更新思维模式  堂堂正正做人

    1、唐僧为啥能当师父

    唐僧是一个特别好的领导。他每走到一个地方,就会说“悟空你去探探路”,他说的是未来。让八戒找点吃的,让沙僧去喂马,说的是现在。当徒弟问“师父你干什么?”,他说:“我歇会”。为什么一个“歇会”,而且总招妖怪的人会是三个干活的人的师父?然而,平常他的确不如别人,但在遇到困难时,大家的态度就不一样。悟空会说,他回花果山。八戒会说,他回高老庄。沙和尚会说,他回流沙河。而唐僧说:你们都可以回去,我自己到西天取经。这是唐僧比三个徒弟高明的原因,也是他成为三人师父的原因。

    2、凡事多些“骑马思维”

    有这样一则故事:年迈的国王为挑选继承人,给两个儿子出了道奇怪的难题,分别给他们两匹马,白马给老大,黄马给老二,让两人骑马去江边饮水,谁的马走得慢,谁就是继承人。老大挖空心思,想用“拖”的办法来战胜弟弟,而聪明过人的弟弟却抢过哥哥的白马飞奔而去。最终,弟弟获胜。这便是流传已久的“骑马思维”的故事,说的就是要善于跳出传统思维方式出奇制胜。

    《点评》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各式各样的难题,有时候就算绞尽脑汁,也仿佛找不到解决方法,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遇到困难时,总是“搓手”“挠头”,面对困境束手无策,其实,我们在困难面前“山穷水尽”时,何不试一试“骑马思维”?去换一种角度看问题,如此一来,再棘手的工作也有可能迎刃而解、“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3、例举精华思维模式

    哥伦布思维  哥伦布思维的可贵之处就是想到就去做。成功的道路往往是在众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闯出来。

    司马光思维  司马光思维的精髓所在:只有打破旧思维的桎梏,思路才会见到光明。

    4、为官谨记蓝斯登原则

    “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脚下梯下的整洁,否则下来时可能会滑到”。这是享誉全球的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的一句至理名言,也被称为“蓝斯登原则”。细细体味这句话,对于现代领导者亦颇有道理,警示为官者要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稳稳当当卸任,清清白白留名,否则就可能跌倒甚至摔死。为官无论官大官小,无论职务高低,在任何一个“梯级”期间,都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用严格的纪律规范行为,做到见钱不贪、见色不迷,善始善终,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真正做到言行如一、表里如一、知行合一。

    5、一撇一捺方为“人”

    中国的汉字艺术,除了表音义之外,还表形。有了形,不但具备美感、动感,且极富想象力。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为:各自捺住即成名。这幅对联不仅将字形和字义进行完美结合,对联的含义也毫不牵强。“若”的一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各”的一捺只有收得住才能成为“名”;一撇一捺即为“人”字。凡世间之事,撇开一些利益纠结就不苦,看方寸之间,能按捺住情绪是人生大智。

    6、怎样学会做人

    做人要像土豆,跟什么菜都能炖一起,怎么做也不难吃。尽量别像花椒、大料和姜等调料,什么菜需要都放一些,以头到尾跟着忙,最后菜一上桌,动筷子时首先就被挑出来了。当然,更别像苍蝇,菜一备好就煽着翅膀飞来飞去,总想把自己也当成调料,结合一飞进去,即搭了命,又坏了菜。

    7、做合格的中国人

    对中国文化而言,有了君子,什么都有了;没有君子,什么都徒劳。这也就是说,人格在文化上吸纳一切、沉淀一切、预示一切。任何文化,都是前人对后代的遗嘱;最好的遗嘱,莫过于理想的预示。后代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中国文化由儒家作了理想性的回答:做个君子。做个君子,也就是做个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国人。

    8、做有思想的人

    有思想的人活一世,不仅仅是来过,而是没有白来,没有白活。浸润着文化良知,活得真,活得美,日复一日地氜氲着生命的芬芳,心甘情愿地摘去多余的枝叶。有思想的人用生命开出的花,提醒着那些愚妄的人。他们是一缕杨柳风,在阳光里舞蹈,干爽而透明,吹拂着生命最本真的部分,挥发点点滴滴的苦辣酸甜。他们生命的肉体,当然在历史的尘埃中消失。他们文化的灵魂成为可以化开的冷藏品,荡起馨香的氛围,没有比这最真的笑容更能打动人心,使人依稀看到生命的光泽芬芳而至。

    9、成为最有价值的人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真正激励一个人前进的不仅仅是那些励志语录和心灵鸡汤,还有身边志同道合、积极上进、充满正能量的同行人。只有互相扶持共进退,把努力和坚持当成一种习惯,正确看待每一场风雨,过后我们都会成为那个最有价值的人!

    10、给思维留一定空间

    在顺境中把握当下是一种功夫,在逆境中活在当下更是一种境界。固执己见,容易进入死角,产生心理压力,增添身心包袱,转变一个念头,容易使人柳暗花明,转变一个角度,则给思维留一定空间,转变一下思维,就可使人绝处逢生,转变一下心态,就可使人以心转境。命运,就在自己手中!

    二、讲究管理策略  体验人生真谛

    1、“分粥”的故事

    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的食物是一桶粥。人多粥少,难以平衡分配。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七人轮流来分。一周下来,每个人只有一天能吃饱,就是自己分粥的那天。接着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得等其他人都排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形成不同的风气。一个单位想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应尽量保持公平公正公开,制定严格的奖勤罚懒制度。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2、曲突徒薪

    一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最好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宴请四邻酬谢救火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提建议的那位客人。有人对主人说:“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都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一般人认为,足以摆平或解决单位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其实这是有待商榷的,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

    3、以“本心”获得真心

    有一次,中国烹调大师赵继宗带孩子到火锅店吃火锅,吃完他的孩子美滋滋地说:“爸爸,这火锅真够味,下次还来吃!”赵继宗问他为什么觉得够味,孩子说辣得够味。赵继宗一本正经对孩子说:“如果是我,再也不会到这家店来吃火锅了。”孩子很不解,赵继宗说:“这有十几样菜,可除了辣味还是辣味,你吃出菜的味道了么?真正手艺高超的厨师做菜是很少放作料的,如果作料放太多菜的本味就失去了,所以你吃的只是作料味道而不是真正菜的味道。”孩子恍然大悟,在人际交往中,又有多少人用“吹牛皮”“拍马屁”“献谄媚”等方式来做“作料”呢?他们本以为这样的“作料”会给人留下好感,却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作料”放多了,与人交际就失去了真诚、失去了本心。与人相处不是通过讨好别人,而是用自己的本心获得他人对自己的真心。

    4、有理没理别忘讲礼

    快递小哥剐蹭轿车被扇耳光、保安劝离遛狗男子被打骨折——小事情诱发大矛盾,令人感慨。现代生活节奏快、流动性大,发生点摩擦纠纷在所难免。可许多时候,人们急于争执,却忽视人与人交往最基本教养和礼节。有理没理都得讲礼,从来都是“老理儿”。若稍有冲突,就骂脏话、扇耳光、殴打人,这已不是“讲礼”和“讲理”的事,有时还涉嫌违法。同时,媒体的舆论监督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事件发生后,各种批评、质疑如潮水般涌出,不仅折射出社会的公平正义本性,也让事件最终得到让人欣慰的处理。其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重要是对社会弱势群众的保护。与他们为善,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也彰显了一个社会的正义。

    5、教养的味道

    那个人把拖鞋整齐地摆在鞋架最底层,然后用钥匙悄悄地把门带上,邻居曾以为他一直呆在家里。那个人站在黄色安全线外,静静排队候车,虽然车站只有他一个人。那个人在车上站了一个小时,尽管“老幼病残孕专座”就在他旁边空着。那个人下车后轻咳了几声,走了两分钟,终于找到了垃圾箱,把刚用过的手帕纸严严实实地包好,稳稳当当放进“不可回收类”垃圾箱内。那个人出了阅览室,他把报纸按页码排好,踮起脚尖走到门口,将报纸端端正正放到了三号报格上。那个人去了书店,把一本厚厚的小说从书架上拿下来,躲到一个很少有人抵达的角落,默读着。最后,那个人笑了。这本小说的第三自然段这样写着:“那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宛如一阵轻柔的风。风过后,他什么也没有留下,只留下一串气味,香香的气味。你可知道,这气味是他身上特有的味道。这种味道的名字叫做教养。”

    6、读书是天下第一好事

    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7、读书三重境界

    何谓“读书的三重境界”?曰:为知,为己,为人。“为知”,就是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为此,必须多读书,读好书。作为读书人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永不疲倦的好事来对待。“为己”,就是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这是读书的第二重境界。中国读书人向来把占有知识视为人品、人格自然升华的保证,苏东坡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表达的就是这一意思。“为人”,即为黎民百姓而读书,或即周恩来少时所说“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比较而言,“为己”是读书人“能够”做到的,“为人”则是读书人“应该”做到的。读书不拜斥求仕,但求仕不是为了“小我”,而为了“大众”,为用世,为治世。这就需读书人,既严于解剖自己,完善自我;还为国家利益、人民幸福,敢于仗义执言,发表正确意见,贡献自己的知识与才能;更注意发现真理、运用真理,引导社会潮流,使社会不断走向进步。

    三、促进身心健康  立足岗位奉献

    1、南风效应

    也叫“温暖”法则,源于一则法国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可以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刮得寒冷刺骨,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则徐徐吹动,行人越来越热,继而脱掉大衣。

    [分析] 在人们的观念中,北风似乎威力更大,为什么却输了?原因在于南风采取了“软”的手段,而北风则采用了“硬”的手段,使人产生抵触心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对孩子、家长、家属都是诸多指责,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架势,可对方的抵触心理反而更加重,打骂相加、各种惩罚也都没有什么用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夏日寒。”在处理人与人间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北风凛凛就好比直接的批评,南风徐徐就如同委婉的教育。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各不相让,到最后往往是两败俱伤,想想如果学学“南风”两人平心静气地好好谈谈,结果是否会好许多呢?

    2、布里丹毛驴效应

    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他每天要向附近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这天,送草的农民额外多送了一堆放在旁边。这下子,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和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极为为难。它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由于两堆干草价值相等,客观上无法分辨优劣,左看右瞅,始终犹豫不决。这头可怜的毛驴这样站在原地,在无所适从中活活饿死。

    [分析]每个人在生活中经常面临着种种抉择,如何选择对人生的成败得失关系极大,因而人们都希望得到最佳的结果,常常在抉择之前反复权衡利弊,再三仔细斟酌。很多情况下,机会稍纵即逝,需要当机立断,迅速决策。如果犹豫不决,就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3、晕轮效应

    俄国大文豪普希金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美丽,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普希金把写好的诗读给他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让普希金陪她游乐。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去。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尚的品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样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分析]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通常会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4、心理边际效应

    甲去买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主说:“送一盒火柴吧。”店主没给,乙去买烟,也没火柴,跟店主说:“便宜一毛吧。”乙用这一毛买了一盒火柴。

    [分析]这是一种心理边际效应。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赚钱感觉指数低。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指数高。这种心理还表现在商家经常用到的买一送一的促销手法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应在作怪。

    5、螃蟹行为

    竹篓中,如果只有一只螃蟹,一定要将竹篓口紧紧盖住,否则螃蟹会沿着竹壁,爬出竹篓子。反之,如果竹篓中,有两只以上的螃蟹时,不需盖上竹篓盖,螃蟹也逃不出去,因为只要其中一只螃蟹想爬到竹篓口,另一只螃蟹为让自己顺利逃生,就会死命地将前一只往下拖,因此谁也逃不出去。

    [点评]现代的世间,是一个同体共生的社会,但是现代人,往往只求自我生存、自我的利益,因此才会造成空气、水源、生活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如若人人能具有群我的观念,具有自爱、爱人的公德心,具有关怀社会的胸怀,才会自利利人。

    6、共生效应

    自然界有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在一个人才荟萃的群体中,人才间的相互交流、信息传递、互相影响往往会极大促进人才与群体的共同提高。因此,群体的组织者应当充分运用并不断强化“共生效应”,组建一个吸引人才、有利人才成长与脱颖而出的群体。

    7、保持距离的美

    人与人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远远近近自己定,原则是让自己愉快,让别人轻松。亲人之间,距离是尊重;爱人之间,距离是美丽;朋友之间,距离是爱护;同事之间,距离是友好;陌生人之间,距离是礼貌。别小看这些生活里的距离,有多少情感都最终败在距离上。俗话说,距离产生美。保持距离,不是不交心,而是给对方的心留下一小片空间;也不是不热情,而是给自己留一点缓和的余地。

    8、爱而知其恶  憎而知其善

    一个人是否快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与人妥贴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礼记》中有句话值得借鉴:“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老祖先这句话啥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对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短处;对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长处。反复品味,愈觉精妙,真是一语中的。对于喜欢的人,知其短处,就不会因喜欢而障目盲从;对于讨厌的人,知其长处,理智战胜情感,也就不会一味排斥了。

    9、正确处理单纯与复杂

    人活得快乐,一个必要条件是把自己所有的人际关系打造成单纯的关系,不要陷入复杂的关系。单纯的关系无非涉及亲人、爱人、友人,关乎亲情、爱情、友情,人们赤诚相见,用不着化妆,所以轻松,所以快乐。复杂的关系是掺杂了利益因素关系,无论是牵涉到权、钱还是名,只要有这些因素掺进来,关系就不再单纯、不再美好、不再轻松、不再快乐。复杂的关系是并非发自内心的关系,不是出于自然而然的吸引,而是心有芥蒂,或者有些勉强,有些不情不愿。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摘自李银河的《单纯的关系与复杂的关系》。

    10、守住诚信做人的底线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打开国门,众多企业纷纷引进电冰箱生产设备,“大干快上”。而在那个被形容为“纸糊的冰箱也能卖出去”的年代,海尔却破天荒地砸了76台冰箱,原因就在于:有瑕疵,质量不合格。而这一砸,也砸出了海尔“零缺陷”的质量意识;仅用四年,就拿到了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一枚质量金牌。

    [点评]不仅是企业,对于个人,更是如此。客观而言,从“乡土中国”步入“流动中国”,从“熟人社会”转变为“陌生人社会”,社会急剧转型,人口大量流动,的确容易给人带来陌生感。然而,这决不意味着,人与人的交往就可以成为“骗一次算一次”的“一次性博弈”。恰恰相反,越是变动不居,诚信越是弥足珍贵、值得守护。守住诚信做人的底线,推动不信任的高墙,让你我相互之间打开心门。

    11、学会适时放手

    老人对他的孩子说:“攥紧拳头,什么感觉?”孩子攥紧拳头:“有些累!”老人:“试着再用些力!”孩子:“更累了!有些憋气!”老人:“那些就放它!”孩子长出一口气:“轻松多了!”老人:“感到累的时候,攥得越紧越累,放了它,能释然许多!”

    12、长处、难处、好处

    有人回乡时曾问邻里一位百岁老人,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人与人究竟如何相处?老人平静而淡定地说,其实最管用最简单的态度就是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静静想一想,这不失为人生之真谛,也不失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相安之术。

    [点评]百岁老人道出的人生真谛,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是个人努力和贵人相助、高人指点、友人帮衬、家人支持的共同结果。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能提升做人的境界,让生活多一种祥和、多一份快乐、多一片天地,随之健康良性的“朋友圈”也会越扩越大,人性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13、随和是一种素质和修养

    随和,是一种素质,一种文化,一种心态。做到随和的人,必定是高瞻远瞩的人,宽宏大度的人,豁达潇洒的人。而心胸狭窄的人,根本做不到这点。随和需有淡泊名利的心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随和需有与人为善的品质,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品味随和的人是智者,享受随和的人是慧者,拥有随和的人就拥有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善于随和的人方能悟到随和的真谛。

    14、人生可以不苦

    一老者谈起自己一生时,感慨说人生有三苦:一苦是得不到,所以痛苦;二苦是得到了却不过如此,所以觉得痛苦;三苦是轻易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原来它在你生命里是那么重要,所以觉得痛苦。老者的感叹,确实道出一些人痛苦的根源。既然得不到时痛苦,得到了也痛苦,放弃还是痛苦,何不把人生得失看轻一些,保持一种平常心态,痛苦不就会随之而减轻吗?以一种平常心态看待得失,人生完全可以不苦。

    秋天的美,美在一分明澈。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有些人也具有秋的美,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

     

     

     

    上南中学党总支   陶宝青

    201610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3 上海市上南中学信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272号  工信部备案号沪ICP备10019915号-31

    当前在线人数:852;累计访问人数:2277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