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德育管理 > 心理教育 > 心理活动月

心理教育

    2015心理活动月高二心理影视鉴赏

    作者:ZH     发布时间:2015-6-10 点击数:9319

    2015心理活动月高二心理影视鉴赏美文集锦

    坚忍,是活着的力量

    --观电影《活着》有感

    高二2班 方心如

       大部分情况下,我认为改编自小说的影片都没有原著经典,但《活着》是个例外。曾看过小说《活着》,不得不感叹作者的残忍,总是在难得温情的时刻给人以沉重一击。影片虽改编不多,但至少给家珍、二喜、馒头一个活着的结局。

       影片主人公富贵本是一个地主家的纨绔子弟,却因执迷于赌博而输光家业,妻子心灰意冷而离去,父亲气急攻心而死去。幸运的是妻子在他回头后回到他身边,但他们却不曾想到这是他们厄运的开始。儿子有庆被撞塌的砖墙砸死,女儿凤霞因高烧致哑,好不容易认识二喜并喜结良缘,却又因难产死去。影片的名字是《活着》,却让富贵眼里最珍惜的人一个个在他面前死去,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嘲弄?

       可能大多数人会说,整部影片最可悲的人物是富贵,但在我眼里,凤霞才是那个最值得怜惜的人。不因为别的,就因为她什么话都不能说,只能放在心里。

       本应美好的少女时代,却因不能说话被邻家小孩的石子击碎;弟弟的“复仇”,差点引起阶级矛盾也被她看在眼里;看见弟弟被父亲打,想辩解,却不能说一个字,只是心疼。那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凤霞默默端着四碗面走进屋里,先给母亲,再给父亲,然后将弟弟引到小凳前做好,将第三碗面放在他手里,默默他的头,最后才是给自己。她知道自己不能说话,就只能用乖巧,懂事,顺从来平息矛盾。本应是感受爱的年龄,却要承受如此多的不幸。

       看电影时以为凤霞是从里到外的悲剧角色,但后来发现,在那个时代,事实上每个人都深陷无奈。富贵的阴差阳错的确是酿成悲剧的因素之一,但什么才是真正构成有庆和凤霞的死,是时代!

       影片中最让我心疼的是凤霞的笑,但也正是她用清澈的笑容告诉我,时代命运带给我们的无奈,我们要用充满坚强与希望的心来回击。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我们没有任何的理由去说生活的痛苦,因为我们没有资格。我看过许多诗人都是轻微的精神疾病患者,他们觉得困惑迷茫觉得死亡解脱,可是他们的作品却不总是充斥着绝望。海子最终卧轨自杀,但他却能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顾城杀死妻子后自杀,但他却在革命最黑暗的时候写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从那个时候我就在想,是不是只有真正的经历了一些苦难才能够真正成长,才能够明白生存的意义,才能够笑着说一切都好。

        我想这也就是影片想要表达的“坚忍是活着的力量”。

     

    为了活着而活着

                      高二4 徐晨月

    观赏电影前,给予我更多心灵上的震撼的是余华的文字和那股透露着无奈的的力量和讲述,电影张艺谋用他的视角和理解讲述他的视角和理解讲述他的活着,无论是家珍规劝富贵戒赌的背影,福贵失去一切发自内心的嘶吼,失去家人的悲戚。。。。。。这些场景不但刻画了作品的精华之处,也展示了人物内心的波折成长和痛苦幸福。 

    作者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也许在一个旁观者的眼中,福贵的一生充满了苦难,可是在福贵自己的讲述里,他的苦难经历中却充满了幸福和欢乐,不管他是少爷还是佃农,他的妻子对他不离不弃,他有世上最好的妻子,世上最好的子女,甚至是世上最有意思的老牛。福贵的故事里充满了爱,越是残忍的现实,这种爱就越容易让人热泪盈眶。我想:也正是因为这种爱让老福贵的讲述里没有一丝抱怨,没有一句对命运的控诉与发泄。他就那样,幸福地向人们讲述他的不幸,然后淡定自若的活着,向人们展示着生命本身的高贵。

    《活着》这部电影,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向人们讲述一个凄婉悲惨的命运。人们在自己的笑声中思考着生命这种东西,同时也在想着应该怎样活着。如同我,是无论如何不想过与片中人一样的生活,但是我却赞赏福贵面对打击面对挫折的勇气以及他在生活中勇于改过的精神。福贵的贤惠妻子或许在他人眼里有点儿傻,但是她的坚强却是我们都应该具备的。活着有很多的意义,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我们不必去苛求他人与自己趋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好好活着,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去追寻自己活着的意义。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这让人在一种麻木的自我分裂中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生命的畅快淋漓。“活着”这个词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与苦难,无聊和平庸。在我看来,“活着并不是一个悲观的词,他让我们感觉到的是笃定和踏实,去享受一切,去淡定地看待一切。

     

     

     

    活着真好

                                            高二(6)周仕扬

         活着,是一个人对生存的最低需求。如果一个人一辈子的目标仅仅只是活着,那么他的人生恐怕是索然无味的。但在《活着》这部电影中,福贵一家的经历让我感到,活着,或许也是件不平凡的事。

        纵观整部电影,最能体现主题的便是家珍的那句“就图跟你过个安生日子”,听起来多么简单!安生日子,不就是平平淡淡,衣食住行皆无忧虑的生活嘛,并不是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随后的一系列变故,周遭朋友亲人的一一离去,让银幕前的我们不由得替这户人家感到揪心。单凭他们周围人的遭遇,我们可以理解他们的目标仅仅只是活着,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家道中落,丧父丧子,人生的痛苦莫过于此。尤其对于家珍,一个普通女人,却要承受这些连有些男人都无法承受的磨难,毫无疑问她就是那个年代中国妇女的典型形象。

         就普通人来说福贵的一生堪称传奇,当过富家少爷,上过战场安然生还,多次政治运动却侥幸未受冲击。当他看到龙二因为不肯放弃院房而被枪毙的时候,心里恐怕在庆幸:要不是赌博赌输了不然被枪毙的就是我了。正如老子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依靠龙二借给他的那箱皮影,不仅救了他一命,而且帮助他洗去了俘虏的身份还混了一个参加过革命的证明,运气真的不能用好得简直如有神助。人生就是这么一个无解的命题,你若不能控制命运,命运就能控制你。但是命运绝对不会一再恩惠你,让你活着对你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你活着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儿女,自己的挚友一个一个离开自己,而自己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却无力改变,这种复杂而又痛苦的折磨对于一个人来说无异于炼狱。于是影片中后期,我们再也看不到那个曾经无忧无虑的纨绔少爷,似乎转而成为一个历经磨难,已经将外部世界看得云淡风轻的沧桑老人。但欣喜的是,在影片结尾福贵依然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乐观与信心,“那个时候啊,日子就越来越好!”。显然,福贵将自己乐观坚强的内心用一层老练世故的外壳保护起来。历经磨难,不忘初心。

         影片结尾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聚在一起,看似祥和平静,我想他们心理都有同样的感慨:活着真好!活着,你可以享受物质的财富,得到精神的慰藉,感受人情的温暖。即便这个家已不再完整,但依然拥有人间最宝贵的财富——活着。帕斯卡说: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但他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倘若暴风雨便能摧垮一个人,那我们与芦苇有何区别呢。生命固然脆弱,经历磨难却能屹立不倒——活着——方显人性之伟大。

     

     

                                                    活着,比什么都强

                            高二9  田静瑛

       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小人物总是在夹缝之中才能谋求生存。张艺谋电影《活着》主人公徐福贵的一生正是将这一点诠释得淋漓尽致。

    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活着》中的福贵曾经拥有很多,最终却尽数失去,甚至连那座大院房,那箱皮影都没能陪伴他到最后,这何尝不是一种毁灭呢?这样的生活,无疑是苦难而又煎熬的,但正是因为艰难,“活着”才具有了更为深刻的意义,它代表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

    整部影片一开始便被赋予了沉郁的基调,那永远灰沉沉的天空,幽长错杂的街巷,西北的黄土砌成的墙,赌馆里的吞云吐雾,令人心中郁结的同时似乎也暗示了主人公的命运多舛。一曲皮影戏唱罢,满堂喝彩,殊不知,命运已渐渐露出了它狰狞的样子。

    皮影戏作为影片的关键线索,伴着福贵从赌馆演到国军,从国军演到解放军,再演到了大跃进和文革的年代,当中跨越几十年。命运的每一个小把戏,都有着皮影的身影。皮影是赖以谋生的工具,同时也是福贵一家悲惨命运的见证。

    女儿凤霞高烧成了哑巴,唯一的儿子有庆被汽车撞倒的墙砸死,妻子家珍身体又不好。好不容易把女儿嫁了出去,即将迎来新的生命——自己的外孙时,女儿凤霞又因难产大出血而死……死亡一次一次降临这个不幸的家庭,可活着的人却还得继续活下去。活着,有时候是比死亡更难的事。

    电影的最后,福贵把积了灰的装皮影的木箱从床下拖出,打开,温暖的阳光照射进去,他把小鸡一只一只放进去,馒头问了和有庆同样的话,小鸡长大后呢?福贵也答了当年回答有庆的话,小鸡长大之后就会变成鹅,鹅长大之后就会变成羊,羊长大了就会变成了牛。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一开始的样子,但那时福贵对有庆说:“牛长大了共产主义就实现了。” 这一次福贵却回答说:“那时馒头也长大了。”于是我们知道对于影片中的他们来说,早已是沧海桑田。

    福贵、家珍、老全、春生、镇长、凤霞、二喜、有庆、教授……他们都想要活,但命运往往不会将幸福给予最善良卑微的人们,它更偏爱于看着他们如同玩偶般无法反抗,只能顺从,或者苦苦挣扎。电影中所表现的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生活,也同样是许许多多个家庭曾经经历过的真实生活,也许电影放大了这种苦难,但其中蕴含的意义却依然发人深省。

    生理上的活着很容易做到,难的是心理上的活着。就算时代的背景多么黑暗;周围的环境多么混乱;命运对善良的人多么不公,人却还是会保有那份想要活下去的信念和希望,这是人类的本能,也是人在心灵上对自己的慰藉,一旦丧失了这份慰藉,心理上的活着便很难做到,生理上的活着此时也会变得不堪一击。因此,比起生理上的活着,心理上的活着就显得尤其难能可贵。那份乐观的,始终努力着的心意会支撑着一个人活下去。记住:活着,比什么都强。

     

     

                             活着
                                  高二10班 汪玮伦
        看完《活着》,我站起身,木然地随波逐流回到教室,木然地打开书抬起头听老师讲课,木然地作笔记却不知在记着什么内容,脑中依然在回想着刚刚目睹的一幕幕喜怒哀乐和波澜起伏,以及心里对生命的敬重与深思。
         作为一部影片,这是个优秀的作品,纵然与众多影片并为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也不足以掩饰它自身独有的魅力——然而,这并不是重要的。除此之外,它更是一个历经沧桑的人对命运、对生命的思考。
        影中记述了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与其说是电影,倒不如称其为一部回忆录。电影在悠悠二胡中开场,纨绔福贵,嗜赌如命,如同许多赌徒那样输光了家产,抵押了房产,家庭破裂。带着老母亲和仅剩的几件家具,他拉着车,摇身一变为一个戒奢戒赌的底层民众,但家珍也因此回到了他身边。为了这个家,他演起了皮影戏,日子也有了些起色。但好景不长,本就仅能勉强维持生活的他被爆发的内战卷入,成为了一名士兵。数年后,险死还生的他在生死中明白了活着的可贵,回到了家乡,那赖以生活的小巷,远方似有二胡声回荡。但迎接他的是无法说话的女儿和母亲的墓,以及以送水为生的妻子。纵是如此,他依然无比珍惜这样的每一天,像一根坚韧的芦苇一样坚强地活着。世事无常,曾赌得他家院房,使他生活贫苦的龙二因那院房被作为反革命处了死刑,那穿透龙二的五颗子弹再一次让福贵体会到平安无事的活着本就是世上最大的快乐。对死亡的恐惧,使他更努力地活着。春去秋来,福贵的儿子有庆也在父母的呵护中渐渐成长,但却在福贵曾经的战友——春生引发的一次事故中夭折;而女儿凤霞终于嫁了人,成了家,却因生育时的大出血离世。几多悲喜给福贵额前添了几条皱纹,鬓上添了几缕白发。饱经风霜的他似无奈,又似闲聊一般对着身边那头同叫福贵的牛说道:“福贵啊,你要好好干活啊,家珍和有庆都比你耕得多啊。”影片便伴着夕阳的余晖和缈缈二胡声落幕了。
        活着,就是活着。不论生世浮萍,抑或万贯家产,就算遇上再多的事再多的人再多的不平再多的苦悲,我们依旧得活着。前些天看见一句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里面包含的深意有些我懂,有些我不懂,但这都没关系。只要我像福贵一样,不论遇上什么都不放弃活着的希望,不管是被迫还是自愿、痛苦还是快乐、绝望还是乐观,只要坚强地走下去,活着,就是活着。

          

    在失去中活着

           ——观《活着》有感

       高二(7)班  徐亦雨

    这部片子的名字很简单,活着。而等我看完了,却没有办法找出一个更加适合这部片子的名字。

    活着是什么?这部影片告诉我,活着就是不断地失去。主人公福贵是一个有点家底的少爷,可他因为赌博而失去家中的院落,妻子带着孩子回娘家,气死了老爹。他在一无所有的那个晚上像个疯子一样叫喊着:没了,都没有了。这痛苦的呼喊中包含着他内心的不甘、愤慨、内疚、怨恨等等,最后都变成了绝望。

    等到真正要拿出那个院落的时候,他又害怕了,害怕得浑身发抖,如同惊慌的老鼠看到背后的猫。老爷子也许早就料到了这一天,他平静地不像是这座院落的主人。只是说他还想着能死在这院落里。他在想什么呢?后悔自己教子无方?想着自己对不起列祖列宗?想着不能在这么多乡里人丢了面子?或者已经无力去想这么多了。他摁下手印,这座院子就再也不是他的了。他就这样被儿子气死了,死在这院子里。我只看到福贵远远地站在周围焦急的人群旁,一脸的惊恐。让我不禁想到那幅世界名画《呐喊》——毫无声音,但在心里却又不断地呐喊,喊出对这世界的恐惧,喊出自己的绝望。虽然福贵还活着,但这样的活着也许就是行尸走肉。

    第二次失去,是失去他的儿子。惊慌失措的他跑向儿子的学校,他颤抖着掀开儿子脸上的白布,呼唤着儿子的名字。他又回到了那个他失去一切的晚上,绝望笼罩着他。可他还不能倒!他还有妻子和女儿。这是他最后的精神支柱了,因为有了他们,所以才有活着的动力和勇气。人啊,总是得给自己找一个奔头的。不然经历过了这么多失去,早就撑不住了。

    到了儿子坟头,他终于见到了杀死自己儿子的凶手,竟是同他走南闯北的兄弟春生!他恨啊!他怨啊!他恨不能吃了他!但他不能,那毕竟是兄弟,他们一同在死人堆里呆过,在彼此绝望时给予对方鼓励。他没有办法同时失去儿子和兄弟。他的内心一定是痛苦的,是矛盾的。谁说只有诗人的内心才是痛苦的!平凡人的内心也是痛苦的,只是他们不会用别的方法表现出来,连泪都要流不出了。他们哪有诗人的幸运,诗人可以借助诗句减轻痛苦,他们却只能在失去的痛苦漩涡中挣扎。

    后来倒是过了一段安生日子,女儿嫁了人,日子幸福美满,还怀上了孩子。他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下去,他不会再失去了。可是他又失去了。女儿像是失水的鱼,,鲜红刺目的鲜血流满了床单,他眼睁睁地看着女儿生命的流逝,却无能为力。他哀求着医生,怪不得人都说医院比教堂聆听过更真挚的祷告。而祷告并不是什么良药,女儿走了。好在女儿留下的外孙给了他一点寄托,让他不至于疯狂。

    日子还是要过的,他终于也没什么可以再失去了。大约也是编剧不忍心再让他失去了。他终于能够和妻子、外孙、女婿一起吃顿安生饭了。一个人的一生失去了如此之多,他的精神辗转流离。他从那个混迹赌场的少爷蜕变成了在土坯房里吞馒头的老头。

    影片让我们见证了一个人的痛苦、一个人的绝望。同时让我们思考:面对失去,人还是要站起来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是描绘失去的过程,他们把璀璨的钻石摔碎,把名贵的丝绸扯破,让人看到生活中血淋淋的本来面目。这面目让人疼痛,让人清醒,也让人思考。活着究竟是什么?活着就是不断地失去,这失去是生活送给我们的礼物之一。我们无法拒绝这一礼物,也许你只能揣着它,继续活着。也许失去中,还会赠予你勇气、希望……这一切,取决于你活着的姿态。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3 上海市上南中学信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272号  工信部备案号沪ICP备10019915号-31

    当前在线人数:773;累计访问人数:2277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