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校园动态 > 一周安排

热烈祝贺我校第一届汉语文化周开幕!

作者:     发布时间:2006-5-15 点击数:2005
学好母语,报效祖国!--张海
  回顾人类发展史,不难发现,具有着五千年古老印痕的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我们的祖国不单单是四大发明的故乡,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的灿烂文化何止车载斗量。那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还有那数不清的文书典籍……无不独具特色、无不熠熠生辉、无不显示出经久不衰的魅力。可以说,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掩卷深思,我们也不仅要问:这浩瀚无垠、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是靠什么代代相传、千年延续并健康发展的呢?
  有人说: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那么,我们的母语——汉语,不正是在共同乡情的基础上凝聚起来,承载着五千年华夏文明并诠释着所有华人共同心声的最好的身份证明吗?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口中说的是汉语,相信,当你得到相应的回答时,总能感受到血浓于水般的亲情。这时,汉语言已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音与形,不仅仅是实用层面的沟通方式,它还饱蘸着一种同根同源的情感认同,是一种骨肉相连的文化符号。正因为此,当我们听到连战先生和宋楚瑜先生用流利的中文演讲时,我们才倍感亲切。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正是这个文化符号的凝聚力,民族国家才得以形成并且在心灵上紧密地与祖国命运交织在一起。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联系日趋广泛和深入,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作为各国了解中国的重要工具和文化载体,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教育机构、企业以及传媒的重视。与此同时,汉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语言的实用价值和潜在价值也正在提升,不少国家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吸引了世界更多的关注。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进程中,汉语学习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化,就不仅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与世界联系和交往的需要,也正在成为世界其他国家与中国加强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等交流的需要。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很长一段时期,在我们国内社会的各个层面,母语的地位正逐渐被削弱、动摇甚至被取代。我们的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开设英语课程,甚至连一些幼儿园也开始让孩子接触英语。大学更是除英语外,还开设了法语、西班牙语、日语、德语、阿拉伯语等40余种外语课程。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在中国很多城市,民众中学习外语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例如北京在取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之后,为了办好这次世界体育盛会,北京市政府号召市民学习外语,发起了全民学外语的运动。据统计在中国,全社会目前学习外语的人数已经达到2亿人。可与此同时,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讲不通中国话的中国人却越来越多,我们会经常看到,有人把在讲话中能时不时插入几个外语单词视为时髦,而街头巷尾到处可见的错别字却越来越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可否认,外语学习促进了中国同外国的交流,也加深了我们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我们不反对重视外语学习,甚至我们可以去鼓励提倡公众,特别是青少年通过学习和使用世界其他民族的语言,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但外语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级各类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却决不应该成为忽视母语的理由!因为,任何轻视母语的语言和行为都是愚蠢的,它势必引起民族文化的断裂,最终必然导致民族的衰退。
  我们更应该看到,在语言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交流仍然处于严重的逆差状态。美国高中有大约2.4万人学中文,但学习法语的美国高中学生是100多万。美国3000多所大学,只有800所开设了汉语课程。英国财政大臣布朗2003年来中国时说,英国在继续进口越来越多的家电、服装和其他东西的同时可以用出口一样东西来平衡,这就是英语。英语教学作为一项出口,它的价值在五年里已经从65亿英镑增加到了103亿英镑,大约占GDP的1%。
  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先生说过,一种语言形成霸权后,就意味着以这种语言为母语的国家和民族将很容易拥有信息霸权和文化霸权,并会影响到政治话语权。是啊,《圣经》中的“黄金法则(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自己就如何对待别人)”,不仅基督徒熟悉,西方人熟悉,也传遍世界大部分地区。而我们孔老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比“黄金法则”更久远、更精辟、更美,却没有在国外广泛流传。
  正是基于对这种严峻形势的客观分析,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上海市教委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结合上海社会发展和大、中小学校的实际,也于2005年6月17日颁布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任何一名中学生都有责任、有义务认真学习母语,把继承民族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只有每一位青少年都首先学好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才有了基础,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我校作为一所区重点中学,在“爱国、科学、人文”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也有责任在这方面走在前头并作出自己的贡献。为此,经过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以“认真学习母语,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汉语文化周。应该讲,这次活动虽然是由语文教研组承办的,但却会牵涉到学校的各个层面,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件大事。 也是“让‘爱国、科学、人文’精神在校园闪光,让校园成为师生体验成功的乐园”这一办学理念的再一次体现。作为校长,我不但要求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对这次活动要高度关注、热心支持。也呼吁全体同学要积极参与、全力投入。因为,只有投入进去,你才会得到教育;只有积极参与,你才会得到锻炼。
  当然,由于时间仓促,加上经验和条件所限,我们的首届汉语文化周难免不够完善,但这是一次尝试,尤其在目前中国流行外语崇拜的背景下,这种尝试就更加可贵和有价值。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事:在上海召开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上,500多名学界精英,尽管都是黄皮肤黑头发,但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甚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部分海外华裔学者采用中英文双语的要求竟然被组织者以国际惯例为由拒绝。倒是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坚持以汉语作报告,成为唯一反潮流者。常年生活在美国的丁教授英语能力毋庸置疑,但不知他经过怎样的思考和争议,才发出了母语的声音。在这里,丁教授以自己的行动打破了所谓的“国际惯例”,捍卫了母语的地位,也维护了民族的尊严。丁肇中表达学术思想的同时,也表达了超越物理意义的文化情感。而我们就是需要丁教授那样的勇气,即便是一个小小的水滴,也要勇敢地投身于洪波巨澜,为这次十几亿人民共同参与的弘扬民族精神的伟大战役做出贡献。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3 上海市上南中学信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272号  工信部备案号沪ICP备10019915号-31

当前在线人数:132;累计访问人数:2283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