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行规创建 > 家校互动

爱与控制:改善专制型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万聪

作者:sn     发布时间:2017-5-31 点击数:4048

爱与控制:改善专制型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上海市上南中学

浦东华绣路260

18930872033

200125

万聪

案例背景:

高二时,Sam分到我班级,他尊重老师,对同学友爱,给了我不错的第一印象。但有一天,我接到Sam父亲的电话,说Sam不想读书了。。。。。。

案例过程:

Sam说不喜欢学习,要外出打工

我先找班级同学了解周边的情况,并没什么大事发生,可能有影响的是他在月考中数学成绩不理想,数学老师批评了几句。从直觉上,我认为理由不会这么简单,到底他碰到了什么困难呢?当天晚上,我和他联系,他说他对学习没有兴趣,想外出打工。我没有直接和他探讨学习的意义,而是先聊了聊生活的艰辛,聊了聊班级的同学老师,告诉他大家很关心他,谈话的最后他说愿意第二天来学校。虽然当时松了一口气,但从他谈话中所流露出的对学习缺乏兴趣,还是让我隐隐不安。果然,他来学校后,我和他又聊了几次,对于学习,他依然是一种可有可无,漫不经心的状态。快要期中考试了,他父亲急匆匆地来找我,一脸憔悴和无奈,说Sam在家玩手机游戏,不肯复习,他一气之下,把手机摔坏了,Sam要他修,否则就不肯来学校了。父亲认为他用不上学作为筹码,威胁父母,他不能接受,抱怨道,如果Sam真的不想上学,就休学吧。在和他父亲的交流中,我深切体会到家长心中的绝望。看来,以前的谈话并没有打动孩子的心,我也有些沮丧,带着这种心情,我给Sam打了电话,告诉他如果没有理由不来学校,我会记录下来,次数多了,学校就会要求退学,电话的那头沉默了,我的心情非常忐忑,这个是杀手锏了,能奏效吗?电话那头传来低低的声音:“我这样是不好,我自动退学。”顿时,我愣住了,情急之下,我脱口而出: “我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的,你就算再有几次不来,我也不会放弃你。我们的谈话戛然而止,到了这个地步,我已无计可施。

进入Sam的内心生活,理解他的消极情绪

没料到谈话的第二天,他来学校了,参加了期中考试,虽然成绩不理想,但他告诉我他尽力了。看来,上次的通话是我们交流的转折点,学生一旦认识到老师真的关心信任他,他也会努力以同样的方式回应你。他的一点鼓励,让我感到莫大的安慰,并制定了下一步工作的方案。我尽可能了解他消极情绪背后的故事,让他说出不舒服、不愉快的地方,而不是一味的让他学习,一味的帮他制定学习计划。通情才能达理,情不通,再多的道理也没用。我们经常探讨交流,原来他小时候一直跟随老人,读书时才回到父母身边。父亲是某设计院院长,母亲是医生。家境不错,父母管教很严,母亲近乎苛求,做得不好,就会责骂,甚至铁质的衣架责罚,有时衣架都会被打弯。他的大家庭中,哥哥姐姐读书都很好,父母对他有很高的期望。可他好像很难达到父母的期望,小时候的他敢怒不敢言,尽量去满足父母的期望,现在长大了,开始反抗,家长要他干什么,期待他干什么,他就偏偏逆着干,久而久之,对学习也越来越感到没有兴趣。他说他在学校的学习状态还可以好,但是一回到家,不知道为什么就没精打采,什么也不想干,父母越是催他学习,他越不想学习,学习断断续续,成绩也不理想。

在于Sam交流的同时,我和他父亲也加强了沟通,了解到他们从外地到上海打拼,经受了不少的磨难和委屈才取得了现在的成功,他们对他严格,只是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少吃点苦,少走弯路,现在竞争那么激烈,学习不好怎么办?所以就一直逼他好好学,确实很少顾及他内心的感受,也没有想到孩子心中还有这么多想法。是呀,这又有什么错呢?但望子成龙的父母啊,你们可曾想过,孩子尚未品尝过生活的艰辛,怎能完全理解父母一厢情愿的良苦用心呢?

成为Sam和他父母沟通的桥梁

我希望成为Sam和他父母的桥梁,帮助他们交流思想,竭力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要使一方服从另一方,如果他们都能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的关系一定会得到缓解。于是,我和Sam交流作为家长的想法,对孩子的期待、严格后面的那份苦心、爱心,探讨他心目中的家庭氛围,什么样的家会让他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而不会无精打采。同时也尝试让他去理解父亲的心思,去尊重家长,去汲取家长的人生智慧,不要对父母的话置若罔闻。

我和他父母探讨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含义,这里指的不仅是父母为抚养子女操尽了心,也指的是父母操的许多心并没有真正为孩子所接受,所以父母不操心不行,操过了心也不行,做父母真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同时在交流中,我与他父母谈到了 “赏识教育”的重要性。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一位教育家提到父母应放弃成见,不要一味盯着孩子的缺点。如果换一个角度,你就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通过发现美、赏识美,进而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使之成为密切亲子关系的“粘合剂”。那么,Sam有什么是值得父母赏识和自豪的呢?交流中,他的父母提到,Sam的动手能力很强,以前参加过帆船班,才学了一个月,就比别人学半年的还要强得多,当时教练很希望Sam能留下来呢。说到Sam的优点,他的父母也很有些自豪。或许Sam学习理论优势不强,能不能结合他动手优势找一些办法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呢?

报考摄影艺术,在近千名考生中他位列第七

    有了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接下来的事就顺当了很多。Sam和他父母商量,准备报考摄影专业的艺术考试,而他的父母也尊重和支持了他的想法。父亲说他能明显感受到在Sam选择好方向后,他确实很努力地学习摄影,同时学习态度也和以前不一样了,主动和同学们留下来晚自习,整个人积极朝气了很多。同时,家庭氛围也比以前融洽不少。最终,在高三下学期2月份的艺考中,在近千名考生中他名列第七,在六月份的高考后,他顺利地进入了本科。

案例反思:

Sam找到了他的方向,而我又迎来了新一届同学。Windy作为留级生进入了我们班。他为人善良,在班级活动中热心服务,可是对学习却没有什么兴趣,看到大家做作业,他觉得融入不进去,仿佛是局外人。他父亲找到我,也是一脸的焦虑和迷惑,他是公司老总,管理着上千人,他对儿子管教非常严格,而他的侄子在清华读书,他的侄女在国外留学,和Windy同辈的孩子都很有出息,为什么他的儿子会这么差?听着听着,我不由想起了Sam,同样是父母对孩子有着过度期望,同样用近乎苛刻的方式要求孩子,同样的是孩子表现出对学习的彷徨,对未来的迷茫。具体而言:

1WindySam的父母对孩子都存在过度期望。期望在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正如人不可以没有理想。在与WindySam父母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都把孩子与当年奋斗的自己比,与周围最优秀的孩子比,而没有从WindySam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做出的过度期望,无形中给WindySam施加了过多的压力。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打骂就成了司空见惯的事。这样终将招致孩子的厌恨,激发他们的叛逆心理,用消极的行为和情感对待学习,甚至用逃学来对抗。

2WindySam的家庭教养方式都倾向于专制型。我们知道,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鲍姆瑞德(D. Baumrind)从类型学的思路出发,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民主型、放纵型和专制型三种。民主型家庭的儿童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自我控制力和善于沟通;放纵型家庭中的儿童因缺乏父母给予的准则和强化, 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较弱的自我控制力,只能形成少量的社会责任感;专制型家庭强调家长的权威,要求孩子无条件的服从自己,儿童有较多的胆怯、情绪不稳定、冷漠、倔强并具有逆反心理倾向;过多受父母支配、干涉的孩子比较被动、顺从,缺乏自信心。父母虽然很爱他们,但他们的爱里掺杂着过多的控制,这份爱过于沉重。

3、给这类家长的一些建议。

首先这些孩子更需要沟通,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孩子总喜欢向最亲近的人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但父母的不耐烦让WindySam们不敢开口说话,似乎父母只关心学习成绩,而不是孩子,所以孩子就向父母逐渐封锁了自己的心门。只有和孩子多交流,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现状,才能为孩子将来健康地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懂得期望值适度对人的推动力最大。父母不要对孩子和自己提过高的要求,不要试图一下子就提高孩子的成绩,否则一旦没有达到目标,就可能对自己和孩子失去信心。Sam是不是因为在学习中多次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遭到了多次的责骂,导致在学业中感到疲惫、负荷过重,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从而产生厌学呢?他常和我说,一学习就头疼,就恍惚。当父母和他一起重新设立目标时,我发现他不再那么讨厌学习,也没有再和我说他头疼恍惚之类的话。

最后是需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老威特教育儿子时用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是聪明又可爱的孩子”。每当儿子遭遇困难的时候,他总是用这句话来驱赶他心中的阴霾。WindySam的父母很少给过孩子这既简单又有无限能量的鼓励。Sam在动手操作上很有优势,但他的父母却不重视,没有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只觉得这是小孩子爱玩的表现,没什么用。多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树立条条大路同罗马的思想,孩子的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精彩!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3 上海市上南中学信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272号  工信部备案号沪ICP备10019915号-31

当前在线人数:670;累计访问人数:2280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