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行规创建 > 家校互动

特别的关爱给予特殊家庭的特殊学生-周立敦

作者:sn     发布时间:2017-5-31 点击数:3779

特别的关爱给予特殊家庭的特殊学生

 

上海市上南中学

浦东华绣路260

18930872033

200125

周立敦

案例背景

记得若干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德育论文《如何面对“准毕业生”现象?》,针对高三毕业班学生中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学生”的常见类型及应对策略,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的案例,做了有的放矢、行之有效的反思分析、归纳总结。时过境迁,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如今,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便是:作为高危职业之一的班主任,这碗饭不好吃啊!为什么那么多的老师,尤其是常年奋战在一线的班主任们会发出如此慨叹?究其原因:原来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了,面对不同背景素养的家庭、层次参差的家长、还有成长于不同教育环境之下的性格迥异的学生……所有这一切,无疑大大增加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让我们倍感“压力山大”自在情理之中!但我想:不管时代如何改变,不管班主任工作承载多大的阻力与困难,只要我们怀有一颗永不消逝的关爱之心——尊重爱护、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坦诚相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善待学生,就定能叩开他们的心扉,拨动他们的心弦,震撼他们的心灵;亦是我们通往成功之路的无坚不摧的永恒的利器及法宝!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特殊家庭背景之下成长起来的特殊学生,在当今社会这类家庭、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呈与日俱增之势的情况下,作为班主任的我们理应将更多的关爱巧妙无私地奉献撒播给他们。

案例描述

2015届,我班上的学生余某某就是这样一位在特殊家庭生活长大的孩子。刚接班时,由于她性格内向、少言寡语、默默无闻,并没有什么偏执怪异的举止,因而也不会引人注目、让人烦心。但随着接触交流、沟通了解的深入,我逐渐发现小余同学是我教过的众多毕业班学生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可以毫不夸饰的说,她家庭背景之复杂、身世之曲折、命运之坎坷,足以拍成一部情节跌宕的电视剧!由于种种原因,小余同学的家庭及她本人传递给我的信息有遮遮掩掩的、有难以启齿的、有欲盖弥彰的……对于学生余某某的认识过程让我煞费苦心、颇费周折。两年来,各种片段的收集汇总终让我在她毕业前搞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真相原委!也因我耐心细致、旁敲侧击、悉心开导、锲而不舍的工作方式以及我真正走进她心灵世界,给予她无微不至的人文关爱的诚挚态度,让小余在面对我时,从开始时的顾虑重重、闪烁其辞、吞吞吐吐,直至最后的袒露心迹、无话不说、一吐为快。

小余同学出生在东北黑龙江的一个普通的家庭。她的亲生父母育有两个女儿,在小余尚在襁褓之中的时候,父母便离异;母亲扔下两姐妹离开这个家,从此杳无音讯;父亲也在不久之后抛下家庭去海南发展,并在日后成立新的家庭。孤苦无依的姐妹俩自幼便由奶奶与姑姑(父亲的妹妹)抚育长大,奶奶对她俩,尤其对小余疼爱有加。姑姑继承了东北人与生俱来的能说会道,她自身的家庭条件较富庶,一个亲生女儿留学英国,在与我交往的过程中,她总是穿着讲究,披金戴银;满口仁义道德,似乎从她口中,让我意识到:她为了这两个侄女的成长操碎了心,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给予她俩的尽是满满的无私奉献的不求回报的平等对待的甚至超越了对她亲生女儿的爱,但从之后事态发展的进程来看,这种道貌岸然、虚情假意、矫揉造作、表里不一的言行举止完全颠覆了我刚接触时对她的看法。

时光荏苒,小余与她姐姐渐渐长大,为了谋求侄女未来更好的发展,姑姑将老家的一处旧宅卖了,将奶奶赶到小余亲生父亲所在的海南居住,自己则将家族共有财产的老宅变卖的钱在上海浦东购置了一处商品房,原本房产证上就有两姐妹的名字,而且为了让小余姐妹俩更好地立足生根申城,她还让小余在上海认了干爹干妈(小余的干爹亦姓余,原先让我误以为他就是小余的亲生父亲),事实上,干爹干妈只是徒有虚名,根本对小余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据姑姑自己说:这两年,她为了小余能考上一个好大学,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家庭,一心一意地扑在小余的身上,为她备考倾情付出,做好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工作,连自己亲生女儿也顾不上了……

但实际果真如此吗?就在高考临考前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终于让真相大白。去年515日,也就是高考志愿填报打印稿需本人签字确认的那一天,小余给我发来短信说想放弃高考了。当时我心急如焚,但我还是平复了一下心情,给她回了一条短信:小余,你已到这节骨眼上了,我想你还是坚持一下,胜利曙光就在前头,给自己一个交代,结果不要太在乎,临阵脱逃做鸵鸟可不行啊。据事后了解:她此时已离开姑姑所在的家出走,与其姐一起在外,同一家小夫妻合租一套房居住近一周时间,与此同时的518日,小余的姑姑给我发短信求助:麻烦老师让心理老师辅导一下她,劝劝她,让她跟我回去。当天下午,我就相约小余与她姑姑一起来到心理老师孙晓青那里,进行心理疏导。尽管孙老师与我共同对小余进行耐心细致的开导,但无论我们当时怎样苦口婆心、好言相劝、磨破嘴皮,小余的态度依然十分决绝:不参加高考,也绝对不可能跟他姑姑回家!在僵持尴尬局面下,她姑姑只得泪流满面地离开了学校,但我认为小余既然能放出这样的狠话,以及当时她脸上流露出的愤怒、委屈、痛苦、不屑、压抑、无奈的神情,其中一定有她的难言之隐,更让我心生怜悯……

案例对策

放学后,我带着小余来到她租住房附近的一家小饭店,我点了些菜,坐下来,与她边吃边聊。我对她说:“余某某,我带教了你两年,作为你的师长,我很愿意倾听你的心声,你若相信我的话,就把你心里的不悦苦楚痛痛快快地说出来,这样你会轻松自在些,负能量积聚太多对你的身心健康不利哦!我会对其他任何人守口如瓶。”不料,话音刚落,小余便泪如雨下,泣不成声。我连忙安慰她,并告诉她,比起那些不幸的人们,我们是幸运的,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学会坚强,自我调节……在我的温情劝慰下,小余也渐渐止住了泪水,同时也打开了话匣子:原来,她姑姑平日里对她的斥责、埋怨、唠叨、嫌弃……远甚于对她的关爱,这让原本就压力巨大、缺少亲情关心滋润的她更加不堪其扰!但更为过分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她姑姑为了独占房产,竟然在小余高考之前的关键时刻,让她姐妹俩在放弃房产的法律文书上签字画押,将她们扫地出门,这种做法无疑是将两姐妹逼上绝境、推向深渊,给她俩的心理造成了毁灭性的不可弥合的打击!原来如此!小余才会这般伤心欲绝!说话间,小余还给我看了她出走的那几日,她姑姑发给她的短信,大意是:余某某,你出走,我也是急疯了,我平时讲你,出发点都是为你好。把你养这么大,我们付出多少你应该明白。我没生你,但我养大了你,在我心中,你们三个不分伯仲,都是最疼爱的孩子。你得到的爱不比别的孩子少,我还要为你请仙助你高考……

我接过小余的话茬,顺势对她说:“虽然你的身世命运的确有太多让人同情怜惜的地方,但是你性格中倔强坚韧刚烈不屈的一面仍然让我欣赏,命运有时就是这样,它愈是对你不公,你愈要挑战它,你要顽强地生存下去,自强不息,自力更生,活出个人样来,让那些欺侮伤害你的人瞧瞧……”听了我这番话,小余眼眶中噙满激动奋进的泪花!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我送她回到她临时租住处,临走时,我还给了她几百元钱,让她暂度难关,在回家路上,我还趁热打铁地给她发了一条信息:小余,希望你注意安全,另勇敢坚定地做出选择,你是成人了,无论你怎么抉择,我都会尊重你的决定,但万不能逃避。我相信你定能站起来,期待你的佳音。

第二天,即519日晚间时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如期而至,小余给我回了一条短信:周老师,我想回去高考了。我那颗始终悬着的心终于可以稍稍放下了。然而,520日,她姑姑给我发来的一条消息则印证了我先前的猜测:我不管她了,她指不上我了,找自己父母吧!短短几天时间,前后态度如此逆转,至此,一切问题的根源与症结都已豁然开朗,水落石出。小余的姑姑借照顾监护之名,行设计霸占之实的恶举昭然若揭!其置亲情于不顾,抓住孩子顶撞冒犯的把柄,将举目无亲的姐妹俩赶出家门,将家族共同财产据为己有的丑陋行为令人不齿!据了解:是后不久,小余的姑姑将小余所有的财物都扔掉,并换了家中的门锁,彻底断绝了姐妹俩重回自家的念头,全然不顾这份千丝万缕的亲情!用心之险恶,手段之毒辣,计划之周密,演技之精湛着实令人叹服!

小余最终咬紧牙关,平稳地走进高考的考场,高考成绩不尽人意可想而知,但考虑到临考前她遭受的种种磨难与挫折,还是情有可原的!暑假里的82日,小余发短信告诉我不愿去补填志愿了,我为此感到惋惜难过不已,立刻给她回复信息,力劝她为自己的未来前途想想。最后,小余还是听取了我的建议,补填了志愿,如愿考上了沪上的某个大学的专科,也算是有了归宿!

教师节那天,在去大学报到前夕,小余充满自信地回学校来看望我,与我相谈甚欢。她对我千恩万谢,我也对她说了些鼓励与祝福的话语。看着小余脸上那灿烂的笑容,作为班主任的我此刻欢欣万分,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在她人生最为困难的阶段,我的设身处地、善解人意、雪中送炭、鼎力相助、过程渗透、跟踪关怀帮她度过了危机,收获了不错的结局,便是对我努力付出的最大回报!我想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也在于此吧!

案例反思

这个案例给我的启思是深刻的: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如何开展工作才是科学高效的?尤其是在面对特殊家庭的特殊学生的时候,怎样寻找最佳的突破口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此案例的实施过程中用到了不少策略和手段:热情激将法、耐心倾听法、适时引导法、欲擒故纵法、真切关怀法……当然,要在最合适的时间节点选用最恰当的方式开展工作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万变不离其宗,所有方法的出发点与归结点都是源于发自内心的对教育对象的炽烈爱心!由此看来,如果回归教育的本真,放低自己的身段,走进学生的心灵,奉献热切的关怀……那么一切“疑难杂症”都将迎刃而解、轻松驾驭、易如反掌、游刃有余,做个智慧与快乐的班主任,构建和谐健康、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让我们从平凡的工作中品尝与享受到更多成功的欢欣喜悦滋味,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2016-2-18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3 上海市上南中学信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272号  工信部备案号沪ICP备10019915号-31

当前在线人数:212;累计访问人数:2279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