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行规创建 > 家校互动

上南中学家长学校学习材料1

作者:sn     发布时间:2017-5-31 点击数:3146

家教,道德教育最重要

作者(来源):中国教育报   

     如果你问今天的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重要不重要?大概很少有人不承认它们的作用。但在实际生活当中,尤其是在如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作为家长,我们却常常不自觉地跟孩子强调发展智力、抓好学习的重要,而把道德教育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王宝祥曾做过一个全国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平均有85%的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中进行道德教育对孩子最重要,但在一系列选择性题目中,家长们的回答显示,排在前三位的都没有德育。家长们最关心和实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孩子的学习、分数等智育问题。这一结果明白地告诉我们,家长们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认识与行为脱节。要让广大家长转变观念,需要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但又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对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养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3.2亿家庭的泱泱大国,这笔巨大的教育资源应该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优势。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并给予科学的指导,就是对三个代表思想的真正实践。

    为使家庭教育更具有针对性,突出重点,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举办了家庭道德教育座谈会。专家们从新时期道德教育的特点、传统美德与新时期家庭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家庭道德与早期教育、完美人格的形成与家庭道德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家庭道德教育和儿童道德的现状,探讨了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新时期,我该怎样做母亲?

——一位母亲的苦恼

   女人的话题很纯粹,除了丈夫外,更多的是孩子。同为母亲,许多日子以来,有太多的母亲与记者谈论自己的孩子,谈论对孩子的教育。

  有一位这样的母亲,女儿今年13岁,上初二,聪明漂亮。由于她与丈夫都是学文的,又都是教育工作者,所以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视。女儿5岁时,她就花9000多元为她买了一架钢琴,之后又让她上舞蹈班、外语班什么的。而女儿也比较乖,爱读书,文章写得也不错,小学一年级就有文章见诸报刊,至今已发表了10来篇,小学四年级写了个万把字的武打小说,初一时,一个晚上写完了7000字的言情小说。行家们反映,在某些话题上,女儿写得比母亲还好。女儿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读《红楼梦》,四年级就开始自己上图书馆借些诸如《茶花女》之类的世界名著读,之后是武打言情什么的,至今读的书少说也有200本。

  按说这样的女儿挺让母亲自豪和骄傲的,在小学阶段母亲也确实有这种感觉,可是上了中学后,母亲的烦恼便接踵而至。

  首先是女儿极度厌学。女儿学习习惯不太好,上课基本不专心,作业也是随便应付,数学也一直不太好;而且与所有的孩子一样,女儿对时尚的东西特别能接受,比如明星、上网,比如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偏好,等等,这一切在小学好像不是什么问题,怎么着成绩也还不差,可上中学后一切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其次是极爱撒谎。女儿保管两个存折,那是逢年过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的压岁钱,一个上面有3000多元钱,一个只1000多元。有一天,母亲突然发现,女儿在存折上取了800元钱,且是一天取的。这还了得?一直以来,母亲对女儿零用钱管得很死,小学是一周1块钱,中学是一天1块钱。按母亲的思维,钱虽少但足够女儿花的了,家里什么都不缺,她要那么多钱干吗?可是现在,女儿一拿就是800元!母亲气坏了,但她知道自己脾气不太好,便叫她爸爸处理此事。结果女儿声泪俱下地告诉父亲,是因为4个同学一起到公园玩,其中两个同学上厕所将包交给她和另一个同学,但走时她们都忘了,结果装有数码相机及随身听的两个包丢了,她只好取点钱赔给同学。

  这件事后,母亲也没太在意,只是将存折收回了事。可没想到大约一个月后,母亲发现钱少的那个存折不见了,问遍家里所有人,都说没拿。女儿尤其反应强烈:“好搞笑,我怎么会拿?”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没办法,只好到银行去挂失。母亲心里隐约有些感觉,便叫女儿一起去。第一次,没带户口本,不行。第二次母女又去。“没有这个名字。”储蓄小姐说。“怎么可能?”母亲执拗地叫人再查,并同时问女儿是否拿了,这个时候说出来,还不晚,妈妈不会怪她,但女儿仍一口咬定没拿。最后多方折腾,终于查出:在两周内取了两次,每次100元。“我不知道啊,不是我取的。”女儿矢口否认。“请银行把那两天的监控录像调出来看看,到底是谁取了钱。”母亲吓唬女儿,在这种情况下,女儿才嗫嚅着说是自己取的。“要那么多钱干吗?”母亲问。“我也不知怎么花掉的。”女儿回答。

  此事不能等闲视之。母亲隐约觉得上次那800元钱还有故事,她决定到女儿所说的丢包同学家里去查清事情的真相。

  好不容易从女儿手上要到那个同学电话。拨通,告之要上她家去与她父母谈话。“阿姨你有什么事,不能跟我说啊?”母亲当然拒绝,执意要与她父母谈话。“母亲不在,父亲才换了新手机,号码不记得了。”盛怒的母亲当然能听出这是在撒谎。当晚,她便决意去那位同学家。临出门,电话来了,是女儿的那个同学。“阿姨你是问数码相机的事啊,你女儿是赔了我400元钱,还赔了另外一个同学300元。这事我们都处理好了,我爸妈都知道。阿姨你就不要来我们家了。”又有100元的漏洞,这下母亲更要去了。

  女儿也没去过这个同学家,只知道大概方向。估摸着到了同学家附近时,母亲再打电话,要与那位同学的母亲说话,或者上楼去看看。“我妈真的不在,我们家来了好多客人,我们家不太喜欢别人进家门。”女儿同学找尽托辞。最后,这个与女儿一般年纪的女孩竟学起母亲的声音足足说了10来分钟的话,百般阻拦,不让上楼。几十岁的母亲被一个毛丫头狠狠地涮了一把。

  这样的女儿,还有女儿交的这样巧言令色、谎话连篇的朋友,这个母亲该如何当啊?记者也别无良策。只好把这位母亲的苦恼写下来,求教于专家,求教于读者。(岳湘)

 

 

我是这样做母亲的

作者(来源):中国教育报

物质上的给予比不上一颗真诚的心,用心去和孩子沟通吧。

      教育,不要忽视心理的、思想的教育。重才轻思想,就是悲剧的根源。读了《新时期,我该怎样做母亲?》一文,我深深感受到这位母亲的忧虑和迷茫,因为我也有两个类似的学生,我现在也正在想办法给她们洗脑筋,也有一定的成效。怎么样做新时期的母亲?我想以自己的经验略告一二。
  第一,要注意言传身教。母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高大与否,跟教育效果是成正比的。因为我非常爱看书,我4岁的儿子潜移默化,非常喜欢我买给他的书,见到字就问、就读,目前已经认识不少的字。现在我在电脑里打这篇文章,他就在旁边读,不懂就问,这种感觉真好。
  第二,最好自己也长不大。孩子喜欢活泼幽默的母亲。在孩子面前,我们做母亲的,也应该是孩子。也玩也闹,孩子就把你当成无话不说的朋友了。为什么不少孩子喜欢一些外教,就是因为他们从里到外都像孩子,孩子能不喜欢孩子吗?特别是充满幽默感的大孩子
  第三,懂得情趣,懂得换花样跟孩子沟通。正面的谈话方式是可以的,但是,据我的经验,这样的沟通往往被家长演化为说教,结果只会让孩子觉得你嗦,觉得你烦,所以,多给他们讲故事,谈看法,论时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思想,这很重要。沟通,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跟孩子共同读一本书,各拿一张纸,把看书的感觉和认识写下来,这种互相学习的感觉非常好,有心的母亲最好把这些读书笔记订起来,就是一份最珍贵的沟通痕迹。请记住给孩子写信。在这个快餐式、信息化的社会,写信已经被淡忘了,但我觉得这种传统的方式最能保存真情。短信息、邮件,终有一天会被删掉,只有书信是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反复随时体味。自从我的孩子诞生后,我就开始给他写信,把他的生活片断记录下来,把对他的期望写下来,当他能读书的时候,看到妈妈给他的这些信,他一定会觉得很珍贵。物质上的给予比不上一份真诚的心。(林美娟)

 

 

一位台湾父亲让人叫绝的家教方式

作者(来源):中国家庭教育网

    天下父母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期盼自己的子女将来成为杰出人士,成为精英人才;虽然有些人会说只要孩子健康、快乐、正常就好。但要孩子有自信心,人际关系好,健康,快乐,就必须具有智商(IQ)、情商(EQ)、创商(CQ)这三种特质。 IQ EQ CQ 这三者其实就是教养成功的三大指标:爱、智慧与创造力。一个有智慧而没有爱,憨憨的孩子,长大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可能会害人;一个有爱、慈悲而没智慧的人,容易被人陷害;要有爱、有智慧而又有创意的人,才容易成功。这是台湾实践大学企业创新发展研究所及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研究所的陈龙安教授提出的3Q理念。

       陈龙安教授就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父亲。他的儿子上高中的时候,曾经五门功课挂红灯。他是学校礼宾队队长,出去的时候都是衣着整齐,并且很受女生欢迎。但是,学习怎么会降得这么厉害?

         陈教授就跟他儿子说,老师已经告诉我了,如果功课继续这样,你可能连礼宾队队长也当不了了。陈教授知道儿子非常喜欢当礼宾队队长,他说,我不要求你考多么高的分,但至少要毕业吧。看到儿子很难过,他又说,要不我请人帮你补习吧。儿子说,不用,他可以自己读。

        可儿子只是嘴上讲了自己会读,实际却没有行动。接下来的考试,他碰巧有三科及格了,陈教授就在家门口贴了海报:陈世家族狂贺×××三科及格之类的话。结果儿子一放学回家,就说他爸爸是神经病,说他讨厌。

         陈教授知道儿子心里不舒服了,就说,好,我明天撕掉。结果第二天,儿子上学了,陈教授也没撕。晚上放学,儿子又看到,说你怎么还不撕啊?并且说他从下礼拜不回家复习了,他跟同学约好了,去K书中心读书。台湾地区的K书中心就是指补习中心。

         儿子为什么变化这么快,原来是早上出门的时候,巷口的叔叔婶婶们看到他后,全部起立,还拍起手来,说你一定很厉害,你们家才会贴出这样的海报来。我们都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也没有人给我们贴海报。陈教授的儿子就特别不好意思,所以,就下决心要好好读书。

         后来,在儿子去K书中心之前,陈教授先去了离家不远的K书中心。看到窗边上有个位置,陈教授就找到了老板,问这个位置有没有人。老板说没有人。陈教授说,这两天会有一个叫×××的男孩来,他是我儿子,你就把他安排在那个位置吧,但是不要告诉他我事先来过。老板答应了。

     陈教授为什么这么做,是因为有的K书中心安全设施不好,他选靠窗的位置,是希望遇到危险可以迅速逃生。还有就是,这个位置刚好能从他家的巷口看到儿子的头,他可以远远地看到他有没有在学习。

         而这一切,他的儿子都不知道。很多事情父母一定要想到,并且一定要做得巧,不能伤到孩子的自尊心,又给他一定的动力。只要细心、耐心,多用点心,创意父母人人可为。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3 上海市上南中学信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272号  工信部备案号沪ICP备10019915号-31

当前在线人数:310;累计访问人数:2279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