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行规创建 > 家校互动

第四教育署-上南中学-林爱武-个例分析

作者:sn     发布时间:2017-5-31 点击数:3532

                               幸福在哪里

                              ——“有效学习”案例一则

上南中学    林爱武

[案例背景]

   在教育越来越受到诟病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日益地淡漠,似乎他们学习的全部意义在于应付考试,在于分数,难以感受到获得知识的快乐。一边是减负的口号叫得震天,一边是昏昏欲睡的孩子疲惫的神情。以至于有一位校长说:教育就是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这样的教育让求知的幸福感荡然无存。难道,我们的教育真的只能让学生长叹:幸福在哪里?

 [案例描述]

    他是“外星人”。这是同学给萧晨的评价。

萧晨是以艺术生的身份考入学校的。较其他同学而言,这样的学习基础本来就薄弱,成绩差强人意。但更突出的是,他的学习习惯存在偏差。上课时,老师提问,他站起身来,一副大梦初醒状。他经常缺交作业,即使有时候交上来,也会“适当”地漏几题。和班级同学不太交流,是个独行侠。进入高中,不仅要迎接各门学科的会考,还要为高三打下一定的基础。按他的学习现状,恐怕连会考都无法通过。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他在家的学习情况。他的母亲做钟点工,父亲长期在工地工作。他们回家的时间都比较晚,对他的约束力不大。放学回家后,他先是吃点心,然后是看电视或者玩电脑,等母亲回家烧饭,吃完晚饭再做一会儿作业。就更不用谈预习复习了。作业匆忙完成,质量便成为大问题。他的学习动力不足,非常羡慕考入职校的同学,认为同学在职校里学习,毫无压力,还担任了班长,哪里像他这样上高中,学得如此辛苦。

了解情况后,我首先和他的母亲达成共识:一定要让他从不缺交作业开始。这是矫正他学习态度的第一步。

我先找他谈话,肯定他在行为规范上不迟到、不早退的优点,然后摆现实,分析再选择的可能性,希望他能直面高中的学习。同时,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目标。他面露难色,担心自己做不到。我告诉他,只要有当天的作业没完成,就打电话给他妈妈,让妈妈来陪他补作业。其实,这也不过是事先和他母亲约定好的计策,施加点压力给他。刚开始的两天,谈话好像取得了效果,作业没有缺交。但几天后出现了反复。因为他有一大爱好:喜欢看日本的动漫片。为了连续看动漫,作业置之不理。他母亲非常焦虑,又打电话给我。我就让他留下,把缺交的作业补好,再由母亲来领回家。我还告诉他,要体谅母亲的辛苦工作,如果天天如此,母亲会更为劳累,希望对他有所触动。我关照课代表及时反馈他作业的上交情况。只要作业有问题,我就和他母亲沟通,双管齐下。他渐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作业质量有较大的改观。

然而,这并非长久之计,重要的是要养成学习的责任心。针对他与同学缺乏交流的状况,我让他担任了班级博客管理员。假期里让他把同学写得好的随笔挂在博客上,挂出去前要请他校对一下,让班长当他的助手。同时,只要班级博客有更新,我抓住机会表扬他做事有责任心。后来,一旦没有稿件了,他会发短信来催我,我就让他主动联系同学,直接收取稿件。

一段时间后,他不缺交作业了,期末考试获得了班级“飞跃进步奖”。在班级美化教室环境时,他请母亲绣了一幅巨大的十字绣,作为给集体的礼物,获得同学的交口称赞。高二结束时,他顺利地通过了会考。

 [案例反思]

和优秀学生相比,萧晨的进步是缓慢的,甚至微不足道。但他的确是许多学习困难学生的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引发教育者的思考。

由于学习习惯、方法和能力的差异,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困难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并非易事。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强迫它喝水。况且,学习苦难的学生也是生动活泼的人,简单地复制学习的程序是无效的。他们的学习习惯在外力的帮助下可能短时间有所改变,但缺乏情感的关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难以持续。关注这些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情感体验,选取能够实现的学习环节予以突破,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标。

这一案例启示我们:在学生学习行为的矫正中,教师要起到引领作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教师应该眼中有人。教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而不仅仅停留于学习的结果,才能真正促成学生学习的需要和进步。教师要努力营造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欢乐,感受学习的幸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的确,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欢乐,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奋斗与拼搏,就能领略到学习的幸福。作为教师,应尽力为学生创设体验学习成就感的条件,即便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中没有这一条。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3 上海市上南中学信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272号  工信部备案号沪ICP备10019915号-31

当前在线人数:549;累计访问人数:22800781